“十五”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安排湖南省少數民族地區水利建設資金總數超過20億元,為湖南省少數民族地區水利建設提供了穩定的財力支持,使少數民族地區水利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防洪減災能力得到新提升。自啟動全省“四水”治理以來,共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5億元用于全部24個少數民族市縣的城市防洪建設,建成了一大批高規格、高標準的城市防洪大堤,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方面投入中央及省級資金4億元,改造加固病險水庫100余座。
二、人飲安全建設取得新進展。在全部24個少數民族市縣均安排了國債投資。近幾年來,共投入9500余萬元,建成一大批飲水工程,解決飲水困難人口近百萬。
三、農田水利建設譜寫新篇章。2000年以來,安排2498萬元用于少數民族地區大中型灌區工程續建配套工程建設,建成節水灌溉工程面積3890畝。
四、農村水電取得新突破。“十五”期間,全省共安排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電氣化建設縣9個,占全省30%。為靖州等7個民族自治縣新建、改擴建水電站9個,110千伏線路1條。安排農村電氣化縣項目中央補助資金4000多萬元,占全省電氣化縣建設中央補助資金的35%,拉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水電開發10多億元;安排農網改造資金6.06 億元,占全省地方農網改造資金總額的38%。
五、生態環境保護得到新加強。“十五”以來,累計投資1160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628萬元,省級財政投入1200多萬元,用于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監督執法、監測預報等方面的水土保持建設。湘西自治州的龍山、永順、吉首、鳳凰、瀘溪等5個縣(市)、懷化市的芷江、新晃兩縣都先后被列入“長治”工程、農業綜合開發不土保持項目、國債水土保持項目等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項目。湘西自治州猛洞河、懷化市芷灑中陽溪等3個國家級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范區已基本建成,成為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樣板工程。
來源:湖南省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