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優惠政策應針對民族文化而非民族身份
民族優惠政策應針對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的人,而非具有少數民族身份的人.民族優惠政策的理由不應該是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貧困落后,因為漢族人比少數民族貧困的很多,漢族地區在經濟文化上落后的也相當不少(如貴州).民族優惠政策的理由應該是民族文化差異給少數民族帶來的不利因素.比如維吾爾青年到內地打工,由于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困難就很多,維吾爾學生要把很多時間用在學習漢語漢文上,英語學習明顯受到影響.那么民族優惠政策就應針對具有與漢族文化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的人.具有與漢族文化差別較大的民族文化的人受到的照顧應最大(如屬于維吾爾文化哈薩克文化的人);具有與漢族文化差別較小的民族文化的人受到的照顧應次之(如屬于回族文化土家族文化的人);與漢族沒有文化差異的民族的人,不應受照顧,如滿族人.
那么怎樣鑒別一個人是否具有與漢族文化不同的文化呢?主要應通過考試.被認為具有維吾爾族文化的人必須通過維吾爾語維吾爾文的考試,被認為具有回族文化的人應通過宗教常識風俗習慣民族歷史的考試.父母都是漢族的人,如果能通過維吾爾文的考試,也能取得民族優惠政策的照顧.父母都是維吾爾族的人,如果不識維文,聽不懂維語,也不能享受民族優惠政策的照顧.這樣就能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普及和發展,甚至吸引一部分漢族人吸收少數民族文化.至于落后地區的待遇,應通過專門的政策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