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通阿拉伯人的語言。《古蘭經》是通過阿拉伯人的語言下降的,它匯集了阿拉伯人語言中的許多方言。薩迪格.拉菲儀在反駁塔哈候賽因關于《古蘭經》的謬論時說:“隨著人們理解力的提高,這本經中明文的含義也不斷推陳出新。”
在學者們仍然不能將圣訓字句中的全部含義解釋清楚的今天,那些想從教法例證的角度來理解者,就更需要精通圣訓的語言和穆圣講話的風格。
2、精通闡釋《古蘭》含義的健全的圣訓。即精通圣訓學并掌握健全的圣訓,不隨私欲擅自解釋《古蘭》的含義。穆斯林的任何判斷都應該有理有據,標明作為證據的圣訓明文,指出其傳述線索和圣訓出處都源自何處。因為圣訓有時以逐字逐句的方式傳述,有時則僅傳述其大意。同時還不能僅僅依據一段圣訓便作出判斷,應該綜合關于這個問題的所有圣訓后再作判斷。
3、掌握權衡圣訓強弱和優選的方法。教法判律不能僅憑一段圣訓的傳述,但是要想做到對圣訓強弱的權衡和優選,就必須精通宗教原理文化。對那些缺乏宗教原理文化的學者,我們只能稱之為“半瓶醋”學者,他的學識和理論常常搖擺不定,缺乏依據,對各種不同的圣訓傳述系統也無所適從。
賈亞博士稱,圣訓學家們對圣訓強弱進行權衡和優選的方法共有五十種,不知道那些聲稱他們完全理解圣訓含義或圣訓例證的人是否都掌握了這些方法呢?
4、了解圣訓分折學。據賈亞博士的解釋,圣訓分折學是一門只有極少數人掌握的學問,是專業中的專業。一般來說,圣訓分折學注重對那些表面看來是健全可靠的圣訓進行研究, 細致地分折研究其中隱含的導致圣訓強弱的諸多原因。
賈亞博士解釋道,盡管圣訓分析的研究及分析的方法艱深晦澀,但卻是圣訓學的學生必備的學問。至于那些對圣訓分析學一竅不通而又發布教法判令者,他們不過是無知者,其錯誤之處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須知,隱含著缺陷的圣訓,在圣訓學家眼中是過不了關的。
5、通曉《古蘭》和圣訓經文中廢止與被廢止的明文。這也是經注學不可分割的基礎知識,也是教法判斷時的基本常識。否則,在注解時不同的《古蘭》明文便會矛盾重重,互相沖突。因此,注釋《古蘭經》的學者,他們務必通曉古代和現代的經注學原理及教法原理的經典著作。
伊瑪目古爾圖比說:“伊斯蘭的學生必須掌握這門學問,其中的教益頗多,學者更須精通,否則只是一些馱經的無知者,其對合法與非法事物的教法判律也因此而缺乏學術的嚴謹。”
據艾布布赫特里傳述說:阿里走進清真寺,見到一個人正在向周圍的人演講。
阿里問道:“這是誰呀?”
人們答道:“他是一個勸誡者。”
阿里說:“他不是勸誡者,我是阿里,你們把我介紹給他。”
阿里走到那人面前問道:“你知道廢止和被廢止的經文嗎?”
答:“不知道。”
阿里便說:“那請你離開我們的清真寺,不要在這里宣講。”
另一個傳述說:“你知道廢止和被廢止的經文嗎?”
答:“不知道。”
阿里說道:“你真是既害己又害人呀!”
最后,賈亞博士強調說,學習并掌握這些教法判斷的原則和規定需要數年的刻苦學習和名師的悉心指導。教法判斷不是通過看書學習就可窺見其中深意,只有跟隨那些真正的教法大師們學習才會學有所成。
賈亞博士殷切希望那些輕涉教法判令者,首先去學習教法判斷的原理。避免因為他們的不慎而讓伊斯蘭民族為某一族,某一派的私欲墮入形形色色分歧中,并最終使伊斯蘭民族長期內耗而無力自拔,遠離文明與進步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