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這個永恒之城正在恢復往日的榮光,3000年的建城歷史在今天重新生動了起來。這里的街巷廣場是羅馬永恒的魅力所在。
羅馬終于告別了“只有古典”的印象。在這個永恒之城里,古典的,肅穆的,具有宗教背景的建筑正在恢復和整修,但同時一批新式建筑也在崛起,如Nuovo Centro Esquilino區,Renzo Pianos大教堂和Richard Meiers紀念堂等。廣場上,熱情奔放又個性十足的意大利人熙熙攘攘,同時他們的舉止言談也透露出對生活的淡定氣質。
古典的痕跡無所不在
3000年的建城歷史賦予了羅馬城更廣闊的空間。羅馬氣息的延伸不斷向外延伸。廣度上是這樣,深度上也是如此。羅馬文化的碎片在今天羅馬城地下幾十米深處被發現,戰亂,大火,歷史風云變換,把羅馬的文化一層一層積淀起來。
周圍的山頂是俯瞰羅馬的最佳地點。這里你會驚喜的發現歐洲建筑歷史發展的沿革,古典的羅馬,文藝復興的羅馬,巴洛克的羅馬和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羅馬,當然還有市民的羅馬和今天的羅馬。
巴拉丁,羅馬的誕生之地。它是羅馬的搖籃。
西元前753年4月21日,羅慕洛就在母狼哺育過他們的臺伯河畔的巴拉丁山上,建起一座方形城,這便是最早的羅馬城。羅慕洛成了羅馬的第一位國王,母狼的形象從此成了羅馬的城徽,“羅馬”這個名字也是由“羅慕洛”演變而來。
就這樣,一座古老而苦難的城市,一個偉大而強健的未來的帝國,一種將對未來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復合的文明,在一個長滿傘狀的松樹的山丘上,開始了它的童年期。
甜蜜的生活和羅馬假日
羅馬人休閑的性格,加上豐富的古典雕塑,不管希臘式還是羅馬式都讓羅馬成為電影拍攝的絕佳之地。在附近有17世紀的 Trevi 噴泉 (在費德里科•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 ”中流芳千古),游人如果在這里投下一顆硬幣許愿,他肯定可以再次回到這個永恒的城市。
卡皮托丘上,您可以叫上一杯咖啡,安靜地欣賞羅馬,正如安靜地品味一杯絕佳的卡普奇諾。西班牙廣場,就是羅馬的華麗轉身,是羅馬最酷的地方。
4月明媚的陽光撒滿了廣場,使這里一下子變得像夏日一樣。仿佛全世界的游客,都坐在由建筑大師桑克迪思設計的雄偉的大臺階上:有的腰上捆著厚厚的毛衣和外套,顯然剛從冬天里走來;有的穿著袒肩露臂的短衫和短裙,提前進入熱烈的夏天。大紅色、粉紅色和黃色的杜鵑花,盛開在每一級臺階上,每一級臺階上都坐滿了人。他們似乎都很悠閑,都那么從容不迫,什么也不做,來這里只為了在臺階上坐上半天乃至一整天,沐浴著陽光,欣賞著來來往往的游客。孰不知,你坐在那里看風景,看風景的人也在遠處看你。
難怪《羅馬假日》會選擇這里作為它的主要場景地。只要你在這里稍坐片刻,你就會覺得,這里的確是一個歡樂、熱鬧和富有浪漫情調的地方。
在17世紀時,這里曾是西班牙的領土。西班牙第一個駐羅馬教廷大使館西班牙宮就設在這里,西班牙廣場因此而得名。18世紀以后,這里成了羅馬最繁華、最時尚和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它四周的街區上有著全羅馬最豪華的貴族旅館,兩個世紀以來一直是羅馬乃至全歐洲文化藝術家們聚會的地方。歌德、司湯達爾、拜倫、雪萊、濟慈、巴爾扎克、李斯特、柏遼茲等作家和藝術家以及許多歐洲貴族,都曾在這里居住。英國詩人濟慈就是在廣場腳下靠右邊的一所房屋里去世的,如今那里成了一間濟慈、雪萊紀念館。
尤其是世界各國一些尚未成名的畫家,都以能來西班牙廣場畫上幾筆,參加一次藝術臺階上的露天畫展,或者能在廣場周圍的畫廊里露一露面,而感到榮耀和滿足。
開辦于1760年的著名的“希臘咖啡館”,也坐落在這條街的85號。僅從咖啡館的門面上,似乎看不出它有多么高級和華貴,不過它門口所顯示的“1760”等字樣,已經分明告訴了你,它悠久的資歷和無與倫比的身份。200多年來,光顧此店的一些偉大客人中包括歌德、瓦格納、門德爾松、司湯達爾、托斯卡尼尼、柏遼茲、安徒生和羅馬紅衣大主教等,這時候你就會明白,為什么這里的一杯普通的卡布其諾也需要10000里拉的道理了。
“到處都可以發現美麗的橙紅色。在慢慢形成的色澤下,含有一種暖暖的光彩和淡淡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