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當年英國商船來此躲避風浪的時候,他們給這個美麗的海島起名為喬治市,華人則稱之為檳榔嶼。這里最讓人著迷的是各種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輕柔韻律,也有安娜與國王的感傷情懷。即使你沒有出境游的經驗,即使你外語只會說yes,bye-bye,thank you,檳城依然會讓你感到自由自在!
坐三輪車 尋幽探秘小印度
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坐車7個小時,就可以望見巍然的檳威大橋。和大多數游客一樣,你需要的不是一張地圖,而是一顆愿意接受異族文化、敢于嘗試新事物的心。耳朵聽到的是節奏強勁的印度歌曲、印度英語以及印族婦女手上十幾個金屬手鐲敲擊出的悅耳聲響;鼻子聞到的,則是融合了熏香與印族同胞身上涂抹的濃濃椰油氣息的“印度香水”。這就是檳城的小印度。
放眼望去,到處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屠妖節裝飾品,四周還可看到新鮮的花環、陶瓷做成的油燈、印上神像圖案的屠妖節賀卡以及各種熏香。紀念品店、花店、金店、小食店、服裝店、香料與熏香店以及雜貨店錯落有致。要是走累了想找個歇腳處填飽肚子,小印度有多家素食餐館、印度快餐店和較具規模的印度餐館可供選擇,食物種類之多令人咋舌。光是印度甜品和糕點的種類,就有40種之多,價錢卻只有幾個馬幣。
如果趕上周末,還有機會逛一逛市集。那里售賣的主要是廉價服裝、印度糕餅、地毯和裝飾品等。小印度的不同角落里總能窺探到多元文化的情景:開金店的福建華僑老板、賣紗麗的旁遮普姑娘、賣服裝的卻是正宗回教徒。
乘纜車 小天下
在街邊的旅行社,可以坐shuttle bus去升旗山俯瞰檳城。搭乘纜車,45分鐘便可到達山頂。纜車于1923年通車,爬行速度緩慢,上了車四周茂密的熱帶雨林,似乎與現實脫離。而車上,金發碧眼的洋人與銀妝素裹的馬來人相映成趣。只有吱吱作響的纜車在敘說殖民時代的往事。
走出纜車站,來到山邊,放眼眺望,山腳下的喬治市,跨海的檳威大橋,對岸的清真寺,更遠的中央山脈,全收眼底。開闊的視野,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升旗山上還有一家小旅館,Bellevue。小旅館由別墅改建成,歷史可追溯到早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時代。小旅館前面是開闊的庭院,里面居然飼養著犀鳥,后面是植物園,對面是一個陽臺式的大庭院,與馬來半島隔著海峽相望,視野十分遼闊。餐廳就設在接待廳和陽臺之間的走廊上,走廊兩旁的幾幅馬來風格的繪畫,使設備簡單的旅館平添幾分藝術氣息,也使這個沒有車聲和人潮的環境,增添幾許魅力。
小旅館的餐廳日夜都有飲食供應。入夜在帶著寒意的夜風中,對著山腳下的萬家燈火,圍爐享用牛肉丸火鍋,還有很多海鮮,尤其是蝦,非常美味。
給胃口 最好的交代
街上有不少入夜后才蘇醒的街頭小販,尤其是在海濱大道上,幾乎攤攤都是美味,推薦檳城的云吞面,不加番茄汁的那種。潮州果條帶著歲月的滋味,你只要付2.5馬幣,還可以看到旁邊光亮鮮活的拉茶秀,而這僅僅是100多種檳城小吃的縮影。
這里水果更是新鮮甜美,西瓜汁、木瓜汁、豆蔻汁、香蕉汁、番石榴汁和極其甜美的黃梨汁任你點。
還有一些不常見的水果如黃梨、楊桃、番石榴,還有巴西龍眼、奇異果、越南龍果、韓國桃、熱帶蘋果等,以及可以把所有食物都轉上甜味的小芋頭、小檳榔和魔術果等,儼然是一個水果天堂。
檳城,亞洲之旅必經之地。外表上,檳城縱然很“馬來”,但在精神上,體現的卻是多元文化和平共處的風貌。這里有叫不出名的熱帶水果,云集各地的美味佳肴,渾然忘我的碧海藍天,歷史悠久的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這里的人民。他們善良、質樸、和睦,正是他們構造了這美麗的海島小城,也正是他們讓亞洲增添了絢麗的光彩——那是真正的馬來西亞!
鏈接
住在檳城
住進歷史老房子,老城的選擇實在不少,豐儉由人。
1.張弼士故居,俗稱為藍屋,修復后,其中一些房間改成旅社,價格由200馬幣起,讓你和歷史同眠。
2.國泰旅社,曾是多部電影的場景,這棟典型殖民地全白別墅,房間簡單干凈,雙人房約60多馬幣,十分受歡迎。
3.愛情巷(Love Lane)有不少老房子,改裝成小旅社,十分受經濟型背包客的歡迎,價格每人10~20馬幣。
購在檳城
特別推薦Reggie Lee的漫畫商品專賣店。Reggie Lee是馬國著名漫畫家,他喜歡顛覆流行商品文化,比如把Hard Rock Cafe變成Ah Hok Cafe。
懷完舊,當然也得大包小包衣錦還鄉。Komtar是檳城喬治市的地標,也是最大的購物中心,另外隔鄰新開了一家新商場,完全是新加坡的消費模樣。推薦你馬國品牌VINCCI,售賣女裝鞋子和皮包,價格大眾化,設計也符合國人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