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影院在线午夜/成 人 黄 色 视频免费播放/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民族風情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伊斯蘭教義問答1

來源:星期五北京穆斯林青年俱樂部 時間:2008-04-12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問  :  伊斯蘭的宗教生活與世俗生活之間有區別嗎?伊斯蘭只是一種禮儀性的宗教嗎? 
 
答  :  穆斯林所理解的宗教信仰,不僅限於宗教禮儀,而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它包括社會、經濟與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伊斯蘭是一種“生活方式”,沒有世俗生活與宗教生活之分,人們的日常生活受信仰原則支配。穆斯林喜歡把伊斯蘭稱為“迪尼”(生活方式),而不稱為“敏拉”(信條或宗教儀式)。


問  :  伊斯蘭的宗教生活與世俗生活之間有區別嗎?伊斯蘭只是一種禮儀性的宗教嗎? 
 
答  :  穆斯林所理解的宗教信仰,不僅限於宗教禮儀,而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它包括社會、經濟與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伊斯蘭是一種“生活方式”,沒有世俗生活與宗教生活之分,人們的日常生活受信仰原則支配。穆斯林喜歡把伊斯蘭稱為“迪尼”(生活方式),而不稱為“敏拉”(信條或宗教儀式)。


問  :  人怎樣以自己有限的智力去認識安拉? 
 
答  :  人類生來就有一種認識和崇拜造物主的天賦本性“菲特拉”,這種固有的本性使每個人都具有感知安拉的存在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在面臨困境和危險時會本能地祈求安拉保佑。難怪先知伊布拉欣(亞伯拉罕)在向族人提及安拉的時侯,只是簡單地說道:“對於安拉,難道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嗎?”
參考: 《古蘭》30:30; 14:10; 91:7-8。

 
 

問  :  對安拉的直覺認識是否與理性認識相矛盾? 
 
答  :  《古蘭經》中有很多例證,說明信仰與理性並不矛盾,事實上理性可以用來增強和證實信仰。《古蘭經》勸告人們去觀察自身和整個宇宙,以及自然界萬物之間微妙的生態平衡。因為,這一切都為說明安拉的存在及其神聖屬性提供了明顯的證據。在伊斯蘭教義中,理性思維與信仰並不相悖。相反,《古蘭經》勸告人們去追求知識,並且提出了三個可供研究的領域:人類自身,周圍環境(生態平衡)和宇宙秩序。對於那些深入思考的人們來說,這一切都是安拉存在的明確跡象。
  參考: 《古蘭》30:8; 25:2; 36:36;52:2; 7:185; 2:164。

 

問  :  理性和直覺的方法能否引導我們認識真理和安拉? 
 
答  :  天啟是人類認識安拉所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因為人類認知和崇拜造物主的天賦本性,在面對社會的壓力和誘惑時,往往被個人的弱點所束縛。同樣,科學也因只關注外象世界可表述的事物,而僅能夠解決其領域內的問題。科學並不能夠解決人類生活中非外象領域的問題,例如道德倫理、未見世界(幽冥之事)、造物主的屬性、造化的意義、死後的世界等等。這類問題的答案需要從人類知識來源以外的途徑獲得。


問  :  穆斯林所指的“安拉”,與基督徒和猶太人所說的“上帝”是同一個主嗎? 
 
答  :  從根本上講,是指同一個主。就像法國人講“Dieu”時,並不僅是指他們自己的主;同樣,認為“安拉”只是穆斯林的主也是錯誤的。全人類只有一個主。


問  :  住在中東地區以阿拉伯語為母語的基督徒和猶太人,他們在講到上帝時用的是什麼詞? 
 
答  :  信仰猶太教和基督教的阿拉伯人用“安拉”這個詞稱呼上帝,這是因為阿拉伯語“安拉”一詞就是上帝的意思!如果有人去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雜居的黎巴嫩,單憑他們如何稱呼上帝來辨別誰是穆斯林、誰是基督徒或猶太人是很困難的,因為所有人都用同樣的稱呼“安拉”來指那獨一無二和至高無上的造物主。然而,不同的宗教在對安拉的準確解釋上確實存在著差別。例如基督教義中有關上帝的看法就包含了伊斯蘭所拒斥的“三位一體”思想。


問  :  什麼是伊斯蘭信仰證言? 
 
答  :  信仰證言就是入教宣言,一個人若想加入伊斯蘭教就必須以真誠的信念宣讀如下證言:

(音译:艾希海杜,安俩一俩海,英兰拉乎; 外艾希海杜,安乃穆罕麥代乃,阿卜杜乎,外來蘇盧乎。)

“我見證萬物非主,唯有安拉;我見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僕人和使者。”這樣,他就可以成為一名穆斯林。對伊斯蘭信仰的表白,並不以在禮拜寺或教長在場監督為必要條件,信仰問題完全取決於個人的信念和真誠。


問  :  是什麼原因使人們卑微地去崇拜那些諸如石頭和雕像一類的無生命物體? 
 
答  :  對於產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大致有三種解釋:

1)有可能是某位善人或英雄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建立了一個祠堂或牌碑。但是隨著年代久遠,後來的人慢慢開始視此祠堂牌碑本身為崇拜的物件,而它本身最初的紀念目的卻被遺忘了;

2)許多人認為偶像可以成為人與造物主之間的仲介和求情者,希望通過膜拜偶像能夠獲得神的眷顧;

3)人類天生有一種將無法感知的東西具體物質化的本能,偶像作為具體可感觸的東西,自然就成了他們心目中造物主或其神性的代表。


問  :  伊斯蘭如何看待多神論,對之如何判定? 
 
答  :  伊斯蘭視多神論為一個錯誤的信仰體系,因為正如《古蘭經》所說,宇宙秩序與安拉的獨一性有著直接的關係。宇宙中只有一個造物主的意志,任何聲稱多神存在的言論都是違反自然界平衡的,因為如果真有多位具有獨立意志的神,宇宙便早已充滿了無序和混亂。
因此,多神論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參考: 《古蘭》21:21-22; 23:91。

 
 
問  :  如果有人說穆斯林把真主捧到極高的地位﹐使真主遠離他的臣民而不可接近﹐你會怎樣回答?人有可能接近真主并與他相聯系嗎? 
 
答  :  伊斯蘭關於真主可接近性的論述
西方人經常說穆斯林的真主是不可接近和冷漠。真主是全人類的君主。在其對人間的最後啟示《古蘭》中﹐除了一章外﹐每章均以「奉普慈特慈的安拉尊名」開始。用「普慈」與「特慈」﹙Ar-Rahman和Ar-Raheem﹚這兩個詞語意味非常深長﹐因為任何人只能是「特慈」的﹐而真主則是既特慈又普慈。他是世間一切仁慈的源泉。
參考: 《古蘭》7:156。

 

問  :  當人需要幫助並且求助於真主時﹐真主離人很近嗎? 

答  :  真主與人貼近
伊斯蘭之強調真主絕對至高無上並不意味穆斯林在思想上把真主當做一個遠離人世而無法接近的主。恰恰相反﹐《古蘭》的章節以及使者﹙求主賜他平安﹚的講述都表明真主不僅貼近人﹐而且對人最仁慈最常恕。沒有其他信仰像伊斯蘭這樣在人與他的造物主之間有如此親密和直接的關係。這種關係并不需要任何中介或傳話者。
參考: 《古蘭》50章16節;此外﹐在使者言論集中也有論述。一個牧民問使者說,真主是離人非常之近﹐可與之私下對話呢﹐還是離得很遠﹐只有大聲呼喊真主方可聽到。使者不知道應怎樣回答。但《古蘭》2章186節啟示說﹐真主是非常貼近人的。


 
問  :  如果伊斯蘭拒斥那種以「救世主的血」來免除罪惡的想法﹐在伊斯蘭教義中人應怎樣懺悔? 
 
答  :  人如何懺悔?
在伊斯蘭教義中懺悔是直接了當兼簡單。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 必須終止不服從的行為即罪行﹐﹙如果不能的話,﹚至少要有誠意終止這種行為。
2. 人必須為所犯下的罪過表示難過﹐并謙恭地懇求寬恕。
3. 人必須有誠意避免重犯舊罪。
4. 如果罪過侵犯了同胞的權利﹐必須補償所犯下的錯誤﹐例如送還被偷竊的財產。
要注意在伊斯蘭中沒有「告解」這回事。只有真主才有寬恕的權力﹐因此人只有向他懇求寬恕﹐別無他途。
參考: 《古蘭》15:49-50; 11:114; 39:53-54; 3:153; 20:82。
 


問  :  a. 有人認為伊斯蘭教義過於簡單﹐而且僅是游牧民族的信仰。你會如何回應他們?
b. 伊斯蘭証信言對於穆斯林的日常生活有何意義? 
 
答  :  伊斯蘭簡明﹐因此就過於簡單嗎?
西方的非穆斯林學者和研究者把復雜與深奧等同起來﹐因此當他們看到伊斯蘭的一神教義具有簡明的特色時﹐便說伊斯蘭過於簡單﹐它的價值只在於與伊斯蘭出現前的偶象崇拜的關係。事實上﹐許多見解深刻的真理既簡明又深奧。因此﹐儘管在某個層次上說﹐伊斯蘭可以用一神教義即信仰真主來概括﹐但是其中心教義卻是對存在作出解釋。


問  :  真主包羅一切的知識與智慧有何意義? 
 
答  :  知識與智慧

真主全知全智意味信仰者應意識到真主是知道他的所有秘密與公開的行為。這樣的意識會增強人們的「敬畏」﹙Taqwa﹚﹐即對真主存在的感覺或自我約束﹐從而創造一個更加健康的社會。能有樣的社會因為知道真主有完全智慧的信仰者將對道德行為抱崇高態度﹐以期使真主滿意。相形之下﹐那些不信仰者只會因社會壓力或為了物質利益而遵守道德行為規範。信仰者在知道真主全智之後會毫無疑慮地接受真主的命令﹐因此真主的教導將成為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糾紛的仲裁者。


問  :  為什麼啟示或神聖靈感只給少數特選的人?
 
 
答  :  啟示只給少數特選的人的原因
啟示﹙阿拉伯語原文Wahy﹐「啟示」或「默示」﹐有時或譯「靈感」﹚分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十分廣義的層次﹐那就是「本能」。真主把本能賦予所有生物﹐使他們能夠遵循他們的生活方式﹐例如蜜蜂、植物和其他生物的本能。真主也賦予人類本能﹐使他們能夠認識真主的各種跡象﹐從而成為真主的虔誠崇拜者。第二個是較為狹義的層次﹐那就是由真主傳給他所選定的使者的指引。這個使者必須能夠在接過真主的指引後把它傳給民眾﹐而自己更要以身作則遵照指引行事。


問  :  使者穆罕默德﹙願主賜他平安﹚總是被稱作「封印使者」。這是不是說在他之後再也沒有人會得到啟示? 
 
答  :  「封印使者」穆罕默德﹙願主賜他平安﹚
伊斯蘭教導穆斯林相信使者穆罕默德﹙願主賜他平安﹚是「最後的使者」或「封印使者」。但這並不表示真主所有形式的啟示已隨著使者穆罕默德的辭世而告終。穆斯林相信﹐真主將繼續啟發虔誠的信道者﹐使他們可以重整穆斯林社會。至於啟示頒降和使者任命﹐它們已分別由不朽的《古蘭》和至聖穆罕默德發揚光大和完成。
參考: 《古蘭》16:68; 5:114; 20:38-39; 8:12; 19:10; 6:112。
納瓦威﹙An-Nawawi﹚《聖訓四十則》的第二則。


問  :  為什麼需要一個終極的啟示?

答  :  最後的先知
伊斯蘭的先知觀在邏輯上認為,必須有一個最後的先知和啟示。從下面的事實就能看得很清楚:
1. 伊斯蘭的基石是一主教義;
2. 穆斯林信奉人性合一的原則;
3. 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宇宙;
4. 統馭宇宙的只有真主製定的一套基本法規;
5. 人類有一個基本的目標:那就是追求物質與精神的發展。
從以上各點推論結果肯定是只能有一種啟示和先知。從邏輯上講﹐必須為人類送去這樣一位先知﹐他能多少在真主的指引下﹐為整個人類﹐不論古今將真主教導的全部精粹集中起來加以發揚光大﹐永垂不朽


問  :  如果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先知的話﹐那麼真主的指引之門至今豈不是永遠關上了嗎?

答  :  最後的啟示意味引導的終結?
最後的啟示確立了伊斯蘭信仰裡最一般和基本的原則。在這個範疇內﹐另一些人極有可能會受到啟發而成為穆斯林社會的復興者。但是很清楚﹐在最後的使者穆罕默德之後將不會再有其他先知了。
參考: 《古蘭》33:40; 7:158; 5:3。

 
問  :  有人聲稱﹐真主經常稱呼自己為「我們」﹐這就証明不止存在一個真主。穆斯林對此如何作答?
答  :  《古蘭》中真主用「我們」一詞的含義
「我們」通常用來表示正在發言的皇家或某一國家政府﹐這種形式的宣稱在好幾種語言中都有。作為萬王之王和宇宙創造者的真主﹐自然有資格用這個詞來稱呼他自己。《古蘭》中充滿了有關真主獨特性與獨一性的論述﹐跟「我們」一詞並無抵觸。


問  :  《古蘭》特別講到穆斯林與猶太人和基督教徒之間的關係嗎?
 
答  :  《古蘭》對於與猶太人和基督徒關係的特別論述

《古蘭》給予猶太人和基督徒一個特殊的稱謂﹐稱他們為"有經人"(AhleKitab)。這一稱謂的重要意義在於﹐這些人有幸擁有一位從真主那裡獲得神聖啟示的先知--這個啟示是真主給予他們的特殊地位的標誌。因此﹐穆斯林與他們的關係要比與那些無神論者、多神教徒和拜偶像的關係密切。有五大因素決定穆斯林與猶太人和基督徒的關係比其他人的關係更近﹐這就是﹐他們都基本上相信:
1. 真主﹙上帝﹚的存在;
2. 先知;
3. 啟示;
4. 審判日的存在;
5. 賞罰有據的一套道德法典的存在。
 

問  :  伊斯蘭教義鼓勵穆斯林以實際的方式向猶太人和基督徒表示容忍和合作嗎?
 
答  :  伊斯蘭教義實際上鼓勵與猶太人和基督徒和平共處
伊斯蘭教義有關飲食的律法準許﹐穆斯林吃用由猶太人和基督徒屠宰的肉;其他的非穆斯林屠宰的肉則對穆斯林是被禁止的。另外﹐穆斯林男性可以娶猶太人和基督徒女性為妻-這不啻是友善、容忍和親密關係應有的最偉大的體現了。
參考: 《古蘭》5:5。


問  :  穆斯林是否被允許通過武力傳播伊斯蘭教義?是否準許他們強迫他人信奉斯蘭?
 
答  :  《古蘭》對於宗教中強迫行為的論述
整部《古蘭》中沒有一節,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訓中也沒有一條,用以鼓勵或容忍宗教強迫的做法──無論是採取武力還是操縱的手段。實際上《古蘭》確實禁止穆斯林強迫他人成為穆斯林。它教導說,因為指引是來自真主的祝福,只有真主能夠使人信奉伊斯蘭教義,另外,只有真主能夠審判那些選擇信仰或不信仰者,只有他才能令人們作交代。先知穆罕默德的唯一目的,就是傳達伊斯蘭的教導;此後,便由真主把他所意欲的人引入正途。穆斯林亦須遵守這原則──信仰是一種地球上沒任何力量可以強加人身上的東西。
參考: 《古蘭》2:256; 10:99-100; 13:40; 22:17。


問  :  如果《古蘭》嚴禁用武力傳播伊斯蘭,那麼可以採取怎樣的合法方式把伊斯蘭的指引帶給非穆斯林呢?

答  :  傳播伊斯蘭的可行方法
《古蘭》說:「你應當以智慧和善言勸告所有的人遵循主道,並用最優美的態度與人辯論。你的主的確最清楚誰背離他的正道和誰遵循他的正道。」(16:125) 《古蘭》還特別提到對猶太人和基督徒的作法:「除以最優的方式外,你不要與有經人爭論。」
參考: 《古蘭》16:125; 29:46; 47:31; 22:77-78。


問  :  為什麼要創造天使?他們的價值作用是什麼?
天使以什麼形式出現─他們以人形現身嗎?
天使與人是怎樣的關係?

答  :  天使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係
通過應用《古蘭》 和《聖訓》我們有可能理解天使的各種作用:
1)不停地崇拜安拉並使之榮耀。
2)扮演把啟示授予使者們的中介角色。
3)無論在何處都伴隨著人類,並記錄他們的行為。
4)激勵人行善、鼓勵人不受邪惡的誘惑。
5)親近、孝順謙恭之人。
6)在信仰者感到心理壓抑時向他們提供幫助。
7)為寬恕信仰者而祈禱。
參考: 26:193─ 194﹔16:102
11:69─73﹔19:16─17。
82:10 ─12﹔43:79─80;50:16─I 8﹔17:13─14﹔17:78﹔41:30﹔8:10─12﹔40:7﹔33:43


問  :  穆斯林信仰天使有什麼實際意義? 

答  :  天使存在對人類的意義
信仰天使及其作用的實際意義是,信仰者會變得渴望行善,以便使安拉和這些高貴的陪伴者對自己感到滿意。
參考: 2:177 ;2:285節


問  :  穆斯林信魔法嗎?巫術與魔法一樣嗎? 

答  :  魔法和巫術
穆斯林相信魔法是存在的,但是他們並不像信天使那樣信奉它。穆斯林認為, 魔法是否有害取決於它屬於哪一類型─例如,如果這種魔法(sihr)反映某一特殊事物的魅力,或者,如果這種魔法是用於人們娛樂(特別是對小孩們)的戲法和假象,那些魔法都被承認並被認為是無害的。但是,如果戲法和假象被用作剝削和恐嚇人們,那麼這種行為是受《古蘭》譴責的。當魔法用於此種邪惡的目的並產生惡果時﹔那它就被稱為“巫術”了;《古蘭》勸告人們從安拉那裏尋求保護,以免遭到巫術的傷害。
參考: 見《古蘭》7:113-116;20:66;113;2:102。


問  :  使用占卜或從占卜者那裏能否可以預知未來?
伊斯蘭如何看待占星的人(如使用占星卜和算命天宮圖等),他們能否以此方式推知未來?
 
答  :  預言和占星術
沒有任何占卜者和占星家具有只有安拉才能選擇給予未見以解釋的特殊知識。就連先知也從未聲言過他們擁有可以允許自己看到未來的超自然的能力。但是,這些特選使者有時候也被授予啟示,以了解安拉願意啟示的未見世界的某些方面。很多占卜和占星活動只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迷信活動。安拉在《古蘭》中說,星辰被放置於諸天中,是為了確切表達四個目的:1)美化,2)作為旅行者的指南手段,3)像燈籠一樣照亮天空﹔4)與太陽一道,發射“輝煌的光芒”。
參考: 27:65;6:50;7:188;34:14。 15:16;6:97;25:61;10:15節。


問  :  穆斯林對死亡持何態度?
《古蘭》對於一個人死亡時的所見所感有何解釋?
 
答  :  死亡
穆斯林並不認為死亡是禁忌的話題,因為伊斯蘭教導他死與生一樣,皆為普遍性現實。同樣,死亡被認為是一個極關鍵的課題,因為,《古蘭》說得很清楚,每個人都會嘗到死亡的滋味兒,不管他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逃避它─如果安拉業已決定某人死亡,那麼,什麼也阻擋不了死亡的發生。穆斯林認為像“醫生可以延長某人的壽命若干年”這樣的的錯誤,因為一個人在出生時,安拉即巳決定其死亡的確切時間與情景。
既然穆斯林信仰肉身死亡之後靈魂的永生,死亡就被看作是從一種生存狀態轉向另一種生存狀態了。事實上,穆斯林對死亡本身並不擔憂,他所擔憂的只是他的一生是否都是行善,這將決定他在後世是否擁有福份。《古蘭》認為,所有的人對於即將來臨的死亡的普遍反應是難過,如果他們再能多活一個小時、一個月或一年,那麼將能夠繼續行善。
參考: 21: 35;29:57﹔4:78﹔16 :61﹔67:1-2。
7. 63:10 節。


問  :  如何定義“靈魂”它與精神一樣嗎?
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從哪裏知道靈魂?對它能了解多少?
 
答  :  關於靈魂的知識
從物質的觀點來看,人是由水和一些礦物質組成的正如安拉所創造的其他一些動物一樣。但是,人類是安拉造化的特殊種類,是他所創造的萬物之王,這是因為人是靈魂的貯藏之所。靈魂(在《古蘭》中用的阿語詞是 “Nafs”)使人區別於其他生命,因為它給人賦予了理性、智慧和精神力量,而且把人與造物主聯接起來。靈魂使人產生善與惡的意識﹔人由於具有在這兩者之間選擇的能力,這就使死後之生的存在很有必要,那時每個人都因其行為之善惡而得到報應。
靈魂是人類生命的秘密,它是非物質性的,因此局限於物質法則的知識並不能對之提供太多的說明,關於人體中這一未見的唯一權威的說明就是安拉的直接啟示。《古蘭》中有一節說,《古蘭》所包含的有關靈魂的知識也只是很小的一部份。
參考: 見《古蘭》42:52;58:22; 4: 171,32:9。
17:85。


問  :  在人的個體中是否存在一個靈魂安居之所?
靈魂來自安拉,安拉是永恆的,那麼,我們的靈魂也是永恆的嗎?當我們死亡時靈魂會跟著腐爛嗎?靈魂是否在人出生之前就已存在了?
 
答  :  靈魂之所和它的永生
《古蘭》中沒有決定性的証據以支持有關靈魂在人體中位置的任何理論。根據《聖訓》,在懷孕第五個月,安拉派遣靈魂進入胚胎,自此,人就成為既有生物性又有精神的人了。儘管靈魂出自安拉,在不像身體一樣會毀滅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永恆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具有任何獨立的權力,它也同樣根據人生時行為的善與惡接受主的懲罰或獎賞。因此,在從5個月大的胚胎到死亡這一大段時間裏,靈魂與肉體是合二為一的﹔在死亡與復活之間它們是分離的,但是,在審判日(後世),它們又再一次重合,以面對它們在塵世行為善或惡的結果。
參考: 先知穆罕默德說過,安拉在四個月末的胚胎中置入靈魂。


問  :  伊斯蘭教義準許實施“安樂死”?(即對於年老和長期受病痛折磨的人進行的“同情性弄死”)嗎? 
 
答  :  安樂死
伊斯蘭沒有“同情性弄死"一說,因此,由於不堪忍受痛苦而讓人弄死自已的人,其所犯之罪與那些自殺者一樣。讓其他人弄死自己並不能隱瞞自殺的道德錯誤,儘管伊斯蘭反對給病人使用致命性的藥物,但是,如果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死亡(即經檢查腦細胞又停止任何活動),並且只有通過人工手段或生命維持器械等技術手段使病人存活的話,伊斯蘭的態度是,人們沒有責任一定要用技術手段使這個人保持存活。


問  :  伊斯蘭對於怎樣照顧垂死的病人有何論述? 
 
答  :  垂死
伊斯蘭主張,對經常發病的人或垂死的人,不應采取令人絕望的手段,而應該對之同情、憐憫和關心。伊斯蘭認為,生病是一個凈化的過程,生病的人可能正為其犯的錯誤行為行進行扺償,這樣就可以免去在後世再受長期的懲罰了。在關心垂死者物質需要的同時,也應當照顧好他們的精神需要,因此,要提醒病人懺悔,祈求得到安拉的喜悅,力爭向主靠近。
一個人在垂死時,伊斯蘭教義認為,他應當做下面的事情:
1)反復念誦伊斯蘭的作証言(shahada),這樣人在死時就証實了對於安拉和最後先知的信仰。
2)反復念誦《雅西》章(《古蘭》第36章),因為它講的正是造化、毀滅和復活的問題。
3)人一旦死去,就要合上他的雙眼,並盡可能快地舉行掩埋肉體的儀式。儘管難過和悲痛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伊斯蘭認為,應當節哀,因為過度的悲痛將使得亡靈不安。


問  :  肉體埋葬之後,靈魂會有什麼樣的經歷?
死者的靈魂能夠知曉塵世所發生的事嗎?
 
 
答  :  理葬後靈魂的經歷
根據《古蘭》和《聖訓》埋葬後的亡靈要經歷下面一系列事情:
1)將會被問及“誰是主?”、“誰是先知?"等信仰問顧。對於信仰者來說,這些問題很容易回答,但是對於非信仰者就難 了。
2)在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後,人就會知道他是在樂園還是 在火獄了。
3)一個人在審判之日將要受到的或懲或賞,就此開始了。
另外,先知穆罕默德的許多教導說得很清楚,靈魂知曉塵世上所發生的事─它能聽到人們離開墓地的腳步聲,它還會不由自主地向前來探墓的人們道“平安”(Salam)!就連先知穆罕默德也會向前來向他道安和祝福的人們表示問候。
 


問  :  是否有預言說明,在末日降臨前夕的個人和社會道德狀況? 
 
答  :  作為末日蹟象之一的道德狀況
對於末日降臨前夕的個人與社會道德狀況,先知有過大量的論述。這些論述逐條預示到:
l)男人和女人之間流行挑逗性衣裝。
2)男女相互模仿對方的衣裝和行為舉止。
3)男人和女人中間流行同性戀。
4)通奸和私通成為公開的家常便飯。
5)對於老人和親屬的關心照顧減少。
6)人們會痛恨養育孩子,卻熱衷於飼養動物。
7)偽善成為普遍的社會風尚。
8)謀殺將風行—越來越多的謀殺者不知自己為何殺人。
9)總體講,人們變得不再仁慈。
10)儘管統治者眾多,但是幾乎沒有一位是誠實君子。
11)個人和民族得到尊敬只是因為赤裸裸的蠻力,並非由於他們的正義。


問  :  先知穆罕默德指出的末日的其他小蹟象還有哪些? 
 
答  :  其他的小蹟象
除了上述蹟象說明末日將至之外,先知還講了其他的小蹟象,它們是:
1)將有許多假教士和“先知”。
2)信徒將偏離自己的信仰,用信仰換取物質上的好處。
3)真誠、孝順、謙恭之人儘管祈禱、贊美安拉,但是,他們的作用在縮小─也就是說,價值觀念完全顛倒,壞的價值觀日益為人接受。
4)一個家庭的成員將會有不同的信仰。
5)人們不會采取積極的措施制止邪惡,結果使邪惡泛濫成災。
6)文化和知識將與對安拉、對信仰的無知並存,同時也不知道如何以體面大方的方式對待他人。
7)儘管許多穆斯林將仿效壞人,但是仍將有堅定的穆斯林信仰者。


問  :  末日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 
 
答  :  審判日將發生什麼事
《古蘭》對審判日將要發生的事的描寫是很生動的,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參考資料中看到。在號角吹響之後,宇宙秩序令人心怵地崩崩塌了。地球上還剩下的人全都死去,然後,自時間之始以來所有的人將被復活,去面對安拉承諾的審判日。
參考: 75:6-13節


問  :  信仰死後之生與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有何聯繫? 
 
答  :  信仰死後之生的意義
信仰死後之生不僅僅是一個純信仰問題,而且它還與每一位穆斯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1) 它強化了穆斯林對於正義的信仰,這是因為他知道,那些在生“僥幸做成”壞事和惡行的人在死後之生中是最終要受懲罰的;而那些行善和謙恭的人雖歷經磨難、“壓迫和屈辱,最終卻會得到安拉獎賞。
2)穆斯林會以一種更合適、更謙虛的方式看待自己的生活。因為他知道,此生的生活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它是死後之生的準備與試驗。死後之生的成功是屬於那些業已花費他們自己的生命於服務安拉、遵循主的指引與戒律的人們的。
3)知曉會被帶到安拉面前,將鼓勵穆斯林與安拉建立密切關係的願望。也就是說,為了靠近主,他將會在精神上而不是物質上向主靠近
參考: 45:21;38:28節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