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過“阿舒拉節”時的游行隊伍。
引言
在伊朗工作多年,本報記者 張曉春感觸頗深的一點是,伊朗人常過節,且過得蠻有特色。伊朗節日很多,每年國家法定節日多達26天,伊朗人有近1個月的時光在節日中度過,平均每兩周過1個節日。但伊朗官方愈來愈意識到節日過多帶來的弊端,認為有必要減少法定節日,并合理調整其分布。
“新日節”假期達半個月
伊朗“新日節”假期時間最長。伊朗太陽歷元月元日為“新日節”(一般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相當于我國的春節,是伊朗最重要的民族傳統節日。不僅伊朗,本地區其他一些國家也同時過“新日節”。在伊朗“新日節”國家法定假期為4天,隨后,在元月前半月,又逢3個全國性節日,節日放假共計7天。實際上,元月前半個月舉國都在過節,全國幾乎所有單位從元月1日起放假,直至13日過完“躲鬼節”,14日才開始正式上班。按規定,在此期間,政府機關除上述7天外,其余天數照常上班,但是由于全國其他部門大多關門歇業,政府機關即使上班,也流于形式,基本上處于半放假狀態。
伊朗人過“新日節”與中國人過春節不同之處在于,沒有回家過年、親人團聚的習俗,相反紛紛離家,在外旅游。據伊朗有關部門統計,今年“新日節”假期,全國有7100萬人次出門旅游,相當于伊朗目前人口總和,去年這個數字為5500萬。國內現有旅店根本容納不下如此龐大的旅游大軍,政府要求內部賓館一律對外開放。大多數外出旅游的人們,有不少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自帶帳篷,露宿郊外或其他公共綠地,自家車也不失為理想的臨時帳篷。伊朗是石油生產大國,汽油比礦泉水便宜,所以伊朗家用轎車普及率較高,伊朗人節假日旅游多駕自家車出行。從去年開始,政府實施汽油配給,私人轎車平均每月配給100升汽油。為“新日節”長假人們能夠駕車外出旅游,政府特增加汽油配給120升,并首次提供議價汽油。
新年長假去中國旅游
經濟條件限制,利用節日長假出國觀光的伊朗人畢竟是少數。但近年來,伊朗興起了中國旅游熱,去年前往中國的伊朗游客達63000人次,人數每年呈大幅上升趨勢,中國駐伊朗大使館簽證處前常常門庭若市,中國已成為伊朗人“新日節”長假出國旅游首選地之一。去中國旅游的伊朗人免不了捎帶購物,如果能買到適銷價廉物美的商品,倒手能掙夠往返機票的開銷?;蛟S正是這一原因,一些伊朗人多次去中國觀光。組團赴中國旅游的伊朗人多選擇“北京—蘇州—杭州—上海”觀光線路,他們在北京可參觀中國名勝古跡,在蘇杭可飽覽江南秀麗風光,在上??深I略現代大都市的風采。用他們的話講,置身上海仿佛來到紐約。
宗教節日過得“悲情”
伊朗節日另一個特點為宗教節日頗多,約占到國家所有法定節日的一半。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宗教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絕大多數伊朗人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什葉派穆斯林尊奉什葉派12伊瑪姆,伊朗宗教節日多為什葉派伊瑪姆的誕辰或逝世周年紀念日。
人們常用“歡度”一詞形容過節的喜慶氣氛,然而伊朗的宗教節日大多不然,用“悲情”表述或許更恰如其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阿舒拉節”。什葉派第三位伊瑪姆侯賽因為捍衛伊斯蘭教什葉派被砍去頭顱,什葉派穆斯林將侯賽因殉教的這一天定為“阿舒拉節”。“阿舒拉節”期間,伊朗城鄉街道出現黑色帳篷、黑色條幅,身穿黑色服裝的什葉派穆斯林懷著悲痛心情,在帳篷內聆聽什葉派教士宣講侯賽因事跡,不時拍胸落淚。游行隊伍同樣人人一身黑裝,隊伍最前面,一個壯漢肩膀扛三四米長的鐵架子,上面焊有用鐵板制作的頭上插著羽毛的鳥獸,旁邊有幾個壯漢護駕、輪換。男士們在后面排成兩排,一手握著象征鐵鏈的器物,有節奏地拍擊自己的雙背,走在隊伍最后面的婦女表情悲痛,有的甚至哭泣不止。游行隊伍行進在街道上,來往車輛也得禮讓三分。
都說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阿舒拉節”伊朗確有免費盒飯供人享用。虔誠的什葉派穆斯林自愿捐錢,行此善舉。但是領受者似乎并不將之視為施舍,富人也毫無羞澀前去排隊領取。本報記者曾多次探訪“阿舒拉節”宗教活動,活動主持者主動真誠送免費盒飯。這類盒飯用大米做成,上面大多澆有燒得較稠的牛肉雜豆湯。
節日家庭聚會很開放
伊朗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教法,在公共場合男女有別,歌舞廳絕跡,文化娛樂活動不僅少得可憐,且單調、枯燥、乏味。節假日伊朗人除了爬山、郊游、逛公園等活動外,便是舉辦家庭聚會。顧名思義,家庭聚會在私人家里舉行,風化警察一般不便強行進入,干預阻止。生性外向、奔放的伊朗人在家庭聚會中得到釋放。
伊朗婦女外出,受制于宗教的清規戒律,不得不將自己嚴嚴實實裝扮起來。然而服裝店櫥窗內不乏時髦的晚禮服,在家庭聚會上,這些時裝得到充分展示。本報記者曾應邀參加過這樣的家庭聚會,女賓穿戴之裸露不亞于在西方國家類似的場合。
家庭聚會的氣氛可用溫馨、愉快、熱烈加以描述。大家伴著音樂談天說地,唱歌跳舞,歡樂之極,巨大的聲響甚至會影響上下隔壁鄰居。伊朗人不大習慣跳交際舞,其民族舞蹈為兩人拉開1米左右的距離對著跳,最好是一男一女,手腳、肩膀、頸部隨著音樂的節拍擺動,姿態優美,極富感染力。參加這樣家庭聚會給人帶來開心,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過節報紙都???br />
對伊朗節日過多感受最深的莫過于駐伊朗的外國記者。除新聞采訪活動外,駐伊朗外國記者每天都離不開上網、瀏覽當地報紙,獲取新聞素材。然而,逢節假日伊朗報紙也跟著放假。伊朗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周四、周五休息。每周五伊朗所有的報紙???,逢全國性節日,伊朗報紙更是照休不誤。除周五外,本報記者只要聽不到送報人按門鈴,當天伊朗人準是又過節了。
算下來,每年伊朗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天數無當日報紙可看。主管國家新聞出版事務的伊斯蘭文化指導部、也就是駐伊朗外國記者的管理部門認為,人類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報紙作為不可替代的信息載體,應不間斷地向讀者提供各方面的消息,節假日老百姓休息,報紙不應跟著休息。為此,指導部采取了一些激勵舉措,促使報紙節假日出版。然而響應者寥寥無幾,最終半途而廢。今年伊朗新年前夕,隸屬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的《伊朗日報》宣布,今年新年期間,該報將發揮表率作用,每日出版發行,然而最終還是未見落實。
關于節假日伊朗報紙為何也跟著休息,伊朗同行自有一套說法:節假日伊朗人盡情享受假期,未養成讀報習慣;再說,各部門都休息,送報賣報人也要放假,報紙發行本身就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逢節假日,伊朗報紙不與讀者見面,伊朗各家新聞網站也處于半休假狀態,伊朗國家電臺、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也較平日大為縮水。尤其是逢伊朗“新日節”長假,這一狀況將持續時間長達半月。在此期間,駐伊朗外國記者基本上無所事事,跟著伊朗人一起度過漫長的“新日節”假期。
減少節日難獲認可
伊朗官方及有關專家也意識到節日過多,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有議員稱,每放一天假,伊朗要減少數億美元產值。假期過多民眾自然高興,但是對國家經濟發展無益,因此有必要削減假期。內政部長認為,伊朗節日過多帶來不少弊端,特別是伊朗元月前半月節日過于集中,給社會和經濟活動帶來諸多不便。伊朗國家法定節日應有待適當減少,合理調整。
節日實際上已成為一種全民的福利,但加福利容易,砍福利難。伊朗人極其看重休閑在人生中的價值,不少伊朗人認為,寧可少賺錢,也要享受節假日。一個在肉店打工的小伙子對本報記者訴苦稱,“伊朗雖有勞工法,但老板并不認真執行,法定假日周五肉店照常營業,我們往往得不到休息,而國家法定節日老板一定給我們放假,我們就指望節日得到休息,因此節日對我們來說不是過多,而是不夠。”
另外,宗教節日也動不得。鑒于伊朗國家政治制度的政教合一性質,宗教節日難以減少。一個對宗教虔誠的伊朗人對本報記者稱,與12伊瑪姆誕辰與逝世有關的節日無論如何不能取消,因為對什葉派教義的虔誠就體現于此。
有專家稱,伊朗國家法定節日確有必要減少和調整,但是我們不應忽略另一更重要的問題:在正常的工作日里,相當多的部門,尤其是政府部門,效率極低,每日有效工作時間僅為2個小時。故當務之急或許不是討論減少節日,而是如何在現有的工作日內提高效率。
就目前情況而言,減少節日難以得到伊朗民眾的普遍認可。議會和政府均不愿在此敏感問題上得罪選民,對此只是發表議論而已,無意動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