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堅忍、克制、頭腦清醒冷靜,不急躁z不怨天尤人,不
魯莽沖動,這是《古蘭經》中時常強調的。堅忍,阿拉伯語音譯
為“塞布爾,’(,..,.*11 al-Sabur),作為詞根出現16次,作為
稱謂名詞—堅忍者,包括陽性、陰性、單數、復數詞,出現26
次。含各種人稱、時態的動詞,達62次之多。“堅忍”,總是被
提得很高,如:
誰能堅忍并且寬宏大度,
這確實是意志頑強之舉。
(42:43)
甚至在對敵斗爭中,在獲勝情況下也主張克制,防止報復
過火:
如果你們要報復打擊,
就應該參照你們所受的損傷而還擊,
如果你們堅忍,
那對于堅忍者更為適宜。/
你們應該堅忍!
你們的堅忍只奉安拉的旨意。
你對于他們不必憂慮,
對他們的陰謀也不要煩惱憋氣。
(16:126-127)
在敵人幸災樂禍、得意忘形之際,更提倡堅忍冷靜,以防
中計上當,要顧全大局,放長眼光,以不變應萬變:
如果你們獲得福利,他們就會憂慮,
如果你們遭受災患,他們就會歡愉;
如果你們能堅忍并[對主〕敬俱,
他們的陰謀就不能對你們損傷毫厘,
安拉確實盡知他們所玩弄的把戲。
(3:120)
《古蘭經》中還多次勉慰先知堅忍,對懲治惡徒的指望不
可操之過急,要發揚歷代先知、使者堅忍的傳統美德:
你應該有堅忍耐力,
像有耐力的使者那樣堅毅,
你不要對他們應受的「刑罰〕催促過急,
到他們親眼目睹曾經警告過的日期,
他們仿佛感到只不過在一個白晝,
停留過片刻瞬息……
(46,35)
你忍受吧!以可貴的耐力,/
他們以為刑罰渺茫遙遠,/
我卻認為迫近可期。
(70:5-7)
因此,總是號召穆斯林之間,要“以真理相勸,以忍耐互
勉”(103,3);總是把堅忍和“五功”之一的“禮拜”相提并論,
告誡要“求助于堅忍和禮拜”(2:45,153)以加強功修。至于
“安拉與堅忍者同在”這樣的句子,更是多次出現(2:153,
249/8,46、“),有時更進一步明確指出“安拉喜愛堅忍者"(3
:146)。像這樣兩句話都是穆斯林所熟知并常用以自勉或相
贈的座右銘,我國不少穆斯林父老鄉親,在平時交談中,對阿
拉伯文原句能夠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可知“堅忍”這一概念
已深入人心。
但堅忍必須有原則,絕不等于軟弱、退讓、妥協、投降,特
別是在遭受壓迫、襲擊、侵略的情況下,絕不是提倡“敵人打你
的右臉,把左臉轉過去〔任他打〕”那樣忍氣吞聲。尤其是在為
捍衛真理、捍衛安拉之道的戰斗中,就必須挺身而出,抗敵御
侮,英勇殺敵,奮起自衛。因此,在《古蘭經》有關圣戰的一些章
節中,突出了這一精神,如:
你們應該為安拉之道而抵抗襲擊你們的仇敵,
但不可過分逾矩,
安拉對過分逾矩者確實不歡喜。/
你們無論在何處跟他們相遇,
便把他們就地擊斃,
要從他們驅逐你們的地方把他們趕出去!
壓迫比殺戮更殘酷嚴厲,
你們不要在禁寺附近跟他們拚殺,
—除非他們在此對你們攻擊。
如果他們對你們武裝挑釁,
你們就該也動用武力,
對背離者就必須這樣還擊。/
如果他們放下武器,
安拉寬宏赦宥,特慈憐恤。/
你們應該抵抗他們,直到戰禍停息。
宗教本應該專為安拉,
如果他們不再抗拒,
除背離者外,不可樹敵。
(2:190-193)
當你們跟悖逆者對陣相遇之際,
就應該斬殺首級,
直到你們取得勝利。
要用繩子捆緊〔被俘之敵」,
以后,或者釋放,或者允許贖替,
直到戰爭的重任完畢。
就這樣,假若安拉愿意,
他肯定對他們懲擊,
但他要讓你們互相考驗。
一些人為安拉之道而就義,
安拉絕不會讓他們的善功徒勞無益。
(47:4)
從這些引文中便可看出,在生死存亡的反侵略迫害的戰
爭中,提倡英勇無畏,不惜犧牲。這是同堅忍克制的主張協調
一致的。即便在勢不兩立的拚搏中,也提出不要逾矩過分,爭
取對方放下武器,不宜樹敵過多等等,實際上依然體現了堅忍
克制、寬宏待人的態度。
為此,在當時素有堅忍意識涵養的穆斯林,一旦遭到襲擊
迫害,就會奮不顧身,流血捐軀,為捍衛主道、抗敵自衛而拚個
你死我活,犧牲者也會心定魂安。故堅忍與剛毅,容忍與反抗,
是矛盾的統一,都有其原則性,同樣受到嘉許。經文中說:
……
如果你們為安拉之道而遭難或死去,
那末,來自安拉的寬赦和憐恤,
比他們所積存的〔財富〕還優異。/
如果你們逝世或者捐軀,
你們必定只向安拉歸聚。/
別以為犧牲于安拉之道者已經死去,
不!他們在養主那里永生,并蒙受厚遇。
(3:157-158;170)
對于堅忍與剛毅,先知穆罕默德也說過:“有力量的人不
是把人們打倒在地的人,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能夠在發怒時控
制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