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主在古蘭經中說道: |
或(懷疑論者狀況)如重重黑暗,籠罩著汪洋大海。 波濤澎湃,上有黑云。 黑暗重重疊疊。 觀者伸出手來時,幾乎不見五指....
(古蘭經,第 24 章,第 40 節)
此詩句提到海洋深處的誨暗,觀者若處于其中,將伸手不見五指。 海洋深處的暗處約位于 200 米或 200 米以下的深度。 在這一深度,幾乎沒有光線(參閱圖 15)。 1000 米以下則完全沒有光線。1 若無潛水艇或特殊裝備輔助,人類無法潛到 40 米以下。 人類也無法獨立在海洋的暗深區(如 200 米深)生存。
圖 15: 海平面會反射 3% 到 30% 的陽光。 因此除了藍光之外,光譜中的七種色彩幾乎會在前 200 米逐一被吸收。(Oceans [海洋],作者愛爾德 (Elder) 與巴內特 (Pernetta),第 27 頁。) |
科學家最近借助特殊裝備和能潛至海洋深處的潛水艇,已發現這片暗區。
我們也可從上一段詩句中的以下句子來理解:“...籠罩著汪洋大海。 波濤澎湃,上有黑云....”,海洋的深水域上波濤澎湃,而這些波濤之上又是另一層波濤。 很明顯的,第二層波濤即是我們所見的海平面波濤,因為詩句中提到第二層波濤之上為黑云。 但第一層波濤又是什么? 科學家最近發現“不同密度層之間的密度銜接處存在”內海。2(參閱圖 16)。
圖 16: 兩層不同密度水域之間的內海。 一層較密(下層),另一層較松(上層)。(Oceanography [海洋學],作者葛雷斯 (Gross),第 204 頁。) |
內海包括海洋的深水域,因為深水域的密度高于它上方的水域。 內海的運動模式類似海平面。 它們也可像海平面波濤一樣分流。 人類的雙眼無法看到內海,但可通過研究指定位置的溫度或鹽份的改變來探測內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