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先民來自阿拉伯、波斯和中亞的許多民族,他們曾使用阿拉伯語、波斯語及突厥語等。隨著在全國范圍內回漢大雜居局面的形成,回族語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他們已經把漢語作為回族的共同語。但是,在回族語言中仍保留著為數不少的阿拉伯語、波斯語詞匯。這在穆斯林的日常交往、宗教生活乃至文學作品中幾乎俯拾即是,像“色倆目(阿語)——平安”、“主麻(阿語)——聚禮”等等。這不僅反映了回族在語言上的一個特色,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也使漢語更為豐富。
回族文學源遠流長、繽紛多彩。近些年來,先后編輯出版了《回族民間故事集》、《回族民間敘事詩集》、《回族民間文學史綱》、《花兒美論》、《六盤山花兒2000首》等著作,展示了回族文學的魅力。
回族作家楊少青的作品和回族文學評論家楊繼國的評論集《回族文學與回族文化》,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獎。年過八旬的回族女畫家曾杏緋以畫牡丹見長,她的畫曾到日本和歐洲展出。寧夏電視臺拍攝的40集電視連續劇《賀蘭雪》,再現了西夏古國的歷史,在國內外播出后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歷史舞劇《西夏女》,在全國評獎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