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在中國少數民族中是一個人口較多的民族,他們散居在中國各地,主要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
回族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習慣在聚居的地方修建清真寺.主要的節日有開齋節、圣紀節和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對回族人的生活習慣有很深的影響:回族小孩出生后,要請阿訇起一個回族名字;回族人結婚時,要請阿訇證婚;去世后,要請阿訇主持葬禮;回族人不吃豬肉,也不吃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的動物.回族在穿戴上基本和漢族相同,且男人習慣戴白帽合黑帽.
回族最初使用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由于長期和漢族雜居,逐漸通用漢語,并吸收了漢族文化.現在,回族在衣飾、姓名和習慣等方面,已基本與漢族相同.
"花兒"是流傳在甘肅、青海一帶深受回族人民喜愛的民歌形式.每年農歷六月初一到初六,在康樂縣景色秀麗的蓮花山,都要舉行"花兒盛會".每逢盛會,蓮花山上歌如潮,花如海,通宵達旦的歌聲唱出了回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回族是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歷史上出過不少杰出人物.回族人民為中國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