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向以重視教育聞名于世﹐從來都重視兒童教育﹐養成一個聰明﹑能干的民族。 戰后﹐德國分治﹐東德為共產體制﹐西德是西方社會的聯邦。 從1945年同盟國占領的西德﹐到1990年統一后的現代德國﹐一直保持傳統教育方式﹐對兒童進行宗教知識教育。 他們認為﹐一個民族必須有精神信仰﹐小學生課程中必須有宗教的內容。 現代的德國﹐是一個民主國家﹐許可民眾對宗教有自由選擇﹐向學生們闡明﹐宗教信仰是人類崇高的文化。
今日的宗教課﹐原有傳統的基督教﹐又增加了伊斯蘭﹐伊斯蘭課程首先在穆斯林人口較多的兩個省開始﹕巴伐利亞省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省。 當地的教育官員說﹐因為那里的穆斯林人口多﹐兒童們應當互相了解﹐伊斯蘭信仰和文化成為必要的社會知識﹐以利于國民團結。 居爾?索爾袞-卡普斯是這本教材的編寫者之一﹐他2月14日星期六對《德國之聲》記者說﹕“讓孩子們懂得宗教知識太重要了。 德國是傳統的基督教國家﹐大多數人對伊斯蘭都很陌生﹐讓孩子們懂得伊斯蘭知識﹐在同他們穆斯林同學相處的時候﹐不會受媒體宣傳的搖擺。 穆斯林學生﹐也不會受清真寺中極端主義煽動的影響人。 他們應當有自己的主見﹐成為有修養的人?!?/P>
德國的穆斯林人口迅速增多﹐據統計有三百四十萬人﹐集中在幾個城市工作和居住。 穆斯林都信仰伊斯蘭﹐這個宗教成為德國第三大宗教﹐位居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之后。 德國聯邦政府去年通過決議﹐要求各地在穆斯林居民多的省市﹐在學校中增設伊斯蘭教育課程。
記者向索爾袞-卡普斯說﹐在德國的穆斯林社會﹐有來自許多國家的穆斯林民族組成﹐他的伊斯蘭教材怎樣滿足所有穆斯林民族的要求。 他回答說﹕“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有共同的信仰﹐伊斯蘭是世界上最統一的宗教。 雖然伊斯蘭之中有教派﹐各地民族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但是伊斯蘭的基本經典沒有區別。 在小學教材中﹐只向他們介紹伊斯蘭的基本信仰和常識﹐這些都是所有穆斯林能接收的知識。” 但是﹐他承認﹐他的教材內容集中表現遜尼伊斯蘭的信仰內容﹐因為在德國的穆斯林﹐絕大多數都是遜尼派。 穆斯林的學生可以從這本教材中﹐找到他們父母信仰的基本精神和了解他們生活方式的來源﹐例如學生可以理解穆斯林為什么要在萊麥丹月里守齋戒﹐不同族源的同學可以互相介紹他們民族在齋月里的風俗習慣。
另一位接收記者采訪的作者艾伏林?魯比格說﹐這部教材側重于介紹伊斯蘭與現代生活的聯系﹐例如伊斯蘭的和平精神和思想解放的價值觀。 他說﹕“通過這本教材﹐可以幫助小學生們消除對伊斯蘭的恐懼心理﹐這是西方宣傳媒體造成的惡果。 學生們可以看到伊斯蘭的寬容和多樣化的社會﹐任何宗教信仰和種族的人群都可以和平地生活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