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是伊斯蘭教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淵源。鑒于它自問世以來對世界穆斯林的言行、心理、精神、倫理、教育、文化、習俗、社會等層面產生的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歷代穆斯林學者均致力于研究和注釋《古蘭經》。時至今日,《古蘭經》注釋在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領域所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因此,研究《古蘭經》注釋對于研究伊斯蘭教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尤其對于豐富和完善我國的伊斯蘭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試在國內外前人對《古蘭經》注釋研究的基礎上,就《古蘭經》注釋及其文化內涵與現實意義作一概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古蘭經》概觀
《古蘭經》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經典,是宗教的,還是社會的,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古往今來的穆斯林如何看待它?它是怎樣將宗教信仰與世俗社會有機融合,使兩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從而使歷代穆斯林積極入世處事,追求兩世的終極幸福?穆斯林學者對它的注釋因何經久不衰并能形成一門獨立的宗教學科——《古蘭經》注釋學(‘ilm al-Tafsīr)?
根據著名阿拉伯歷史哲學家伊本·赫勒敦在其巨著《歷史緒論》中對《古蘭經》的定義是:“《古蘭經》是真主的語言,是降示給他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是書寫在封面和封底之間而代代相傳的[經典]?!雹傺芯俊豆盘m經》的專家對其定義為:“《古蘭經》是真主的語言,是降示給先知穆罕默德的,是禮拜中誦讀的[經典]?!雹诰汀豆盘m經》的本質而言,它首先是宗教的,作為宇宙的創造者真主的語言,《古蘭經》確立了伊斯蘭教及其“認一論”(Al-Tawhīd)信仰體系,構建了伊斯蘭宗教哲學及其宇宙生成論。《古蘭經》解決了作為人而非神的信仰觀,宣布了其恢復歷代使者的“認一論”使命,確立了以他為代表的穆斯林的信仰、思想和精神世界,其中的麥加章對此有大量的闡述;在樹立“認一論”信仰后,《古蘭經》繼而明確了穆罕默德的社會身份——真主的使者、社會的建設者,并著重處理了他作為社會人的社會問題,指導他怎樣和諧地處理人與真主、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其中麥地那章就此進行了詳盡的陳述。同時,《古蘭經》的問世及其所催生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不僅改變了公元7世紀處于轉型期的阿拉伯社會,也對世界歷史與人類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古蘭經》的這兩重層面,即融合宗教性(超自然層面)與社會性(世俗層面),是相得益彰的,并大致可以從麥加章和麥地那章的具體內容及不同特色中體現出來。《古蘭經》宗教與社會的二元一體結構,涵蓋了信仰哲學、教義教法、倫理道德、宗教義務、社會義務、社會制度、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農牧商、故事教誨、對話辯論等內容,并最終集中反映在中國穆斯林所贊念的清真言中:“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笨梢哉f,整部《古蘭經》就是對這兩個核心主題的解析和闡釋,前半句“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確定了穆斯林的信仰觀——真主獨一無偶:“真主,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2:255)①后半句“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明確了穆斯林的社會觀——穆罕默德是真主從人類中選擇的使者,而人作為真主造化的生物群體中的高級生命體,是真主委托在大地的代治者和社會的建設者:“當時,你的主對眾天神說:‘我必定在大地上設置一個代理人。”’(2:30)②
綜上所述,在穆斯林看來,“《古蘭經》是安拉‘神圣的語言’,是一部‘永久法典’。它是伊斯蘭教信仰和教義的最高準則,是伊斯蘭教法的淵源和立法的首要依據,是穆斯林社會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為的準繩,也是伊斯蘭教各學科和各派別學說賴以建立的理論基礎?!雹鬯N含的宗教教義、社會律法以及應用科學等,是交相輝映、互為襯托的統一體,“教義學、教律學、科學這三件東西,是同一事務不同的三個方面?!雹?/p>
二、《古蘭經》注釋
在伊斯蘭教中,《古蘭經》是作為真主的啟示降示給先知穆罕默德的,無論對它的收集定本,還是加符號標,抑或是學科的建設,穆斯林始終對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持恭敬、嚴謹的態度。盡管如此,但穆斯林并沒有因噎廢食、保守僵化,而是依據經訓的創制(Al-’ijtihad)原則與精神,相繼開創了《古蘭經》的諸學科。在《古蘭經》構建的學科中,《古蘭經》注釋及其學科(‘ilmAl-Tafsīr)獨樹一幟,它在解讀《古蘭經》、闡發伊斯蘭義理、塑造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過程中舉足輕重,不容忽視。
1.《古蘭經》注釋的理論依據
作為穆斯林意識中的神圣天啟經典——真主的語言,人類能否注釋它?《古蘭經》是否給予明確回答?就此尋根問典,我們可以通過古蘭經文給予答案:“集合它和誦讀它,確是我的責任。當我誦讀它的時候,你當靜聽我的誦讀。然后解釋它,也是我的責任。”(75:17~19)⑤“我降示你教誨,以便你對眾人闡明他們所受的啟示,以便他們思維?!?16:44)⑥這兩節經文表明,《古蘭經》本身就解決了人類可以注釋《古蘭經》的問題,并通過確定穆罕默德的使者身份使人類實踐,責成先知穆罕默德集合(即背誦)《古蘭經》的同時,也命令他進一步解讀《古蘭經》。因此,每有經文降示,先知穆罕默德就及時給弟子們口授并解釋其內涵。同樣,圣門弟子凡遇到不明白的經文時,也及時請教先知釋義、解惑。先知穆罕默德給圣門弟子的解釋,奠定了允許人類注釋《古蘭經》的基礎,并反映在數以千段的圣訓中。
如果說先知穆罕默德作為真主的使者、《古蘭經》的承受者,對《古蘭經》的注釋權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根據《古蘭經》,先知穆罕默德是封印眾先知的至圣,注釋《古蘭經》的重任是否隨著他的去世而告終,繼他之后的穆斯林是否有責任及權利注釋它?如果允許注釋,誰來注釋,怎樣注釋,注釋的程度如何把握?對此,《古蘭經》同樣也給予回答,確立了允許后人注釋《古蘭經》的理論依據:“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祥的經典,以便他們沉思經中的節文,以便有理智的人們覺悟。”(38:29)⑦以及可行性:“只有真主和學問精通的人,才知道經義的究竟?!?3:7)⑧“他們每向你提出一種非難,我就啟示你真理和更美滿的解釋?!?25:33)⑨基于此,歷代穆斯林注釋家秉承穆罕默德先知的圣行注釋和解讀《古蘭經》,并最終采用這兩節經文中的“Al-Ta’wil”(解釋)和“Al-Tafsīr”(解釋)作為《古蘭經》注釋及其學科——注釋學(‘ilm al-Tafsīr)的專業術語:“《古蘭經》注釋是一門闡明真主的語言,解析《古蘭經》辭藻及其內涵的學科?!雹?/P>
據此不難看出,首先,《古蘭經》允許人類對這部天啟經典進行思考,并責成有理智者通過思考系統解讀經文,彰顯《古蘭經》的宗教內涵、社會價值及現實意義。其次,《古蘭經》不但允許人類對它的誦讀音韻、語言修辭、降示背景等表層進行研習注釋,并且允許學問精通者運用智慧,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地就《古蘭經》所蘊涵的信仰哲學、教義教法、倫理道德、宗教義務、社會義務、社會制度、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農牧商、故事教誨、對話辯論等內容深化研習、探究并注釋,使穆斯林認識到,《古蘭經》是一部廣義上的集宗教與社會為一體的經典、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集大成者,絕非一部狹義的、純宗教意義上的文本經典,否則,就失去了《古蘭經》應有的價值功能和文化屬性。
2.《古蘭經》注釋的成因
據《古蘭經》所述,真主每派遣使者,皆以該使者所屬民族的語言降示經典,首先使該民族理解并奉行經典,繼至其他民族:“我不派遣一個使者則已,但派遣的時候,總是以他的宗族的語言(降示經典),以便他為他們闡明正道?!?14:4)②據此,就認知和識讀《古蘭經》文本的理論而言,由于《古蘭經》是用阿拉伯民族的語言降示的經典,使得阿拉伯人理解《古蘭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阿拉伯著名歷史哲學家伊本·赫勒敦就此指出:“《古蘭經》是用阿拉伯人的語言及他們的修辭風格所降示,故他們都能理解《古蘭經》的意義,知曉《古蘭經》的字詞和結構。”③
盡管如此,在具體實踐中,還是有一些不能被全體阿拉伯人認知和理解的經文,即使與先知同時代且較之其他阿拉伯人更深諳《古蘭經》的圣門弟子,也因理解力的不同和知識的差異造成對《古蘭經》的理解不盡相同。例如,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在誦讀經文“水果和牧草”(80:31)④時說:“我們都知道‘Fakih’(水果),可“‘aban’(牧草)是什么?”不得其解后自語:“歐麥爾啊!這的確很為難?!雹萦秩缡ラT弟子中著名的《古蘭經》注釋家伊本·阿拔斯說:“我曾不明白經文‘天地的創造者’(6:14)中的‘Fatir’(創造)作何解釋,直到兩個鄉下人為一口井來我這兒訴訟,其中一人說‘我挖了這口井’,另一人說‘是我開了這口井’,[我這才明白了‘Fatir’是創造的意思]。”⑥
從這兩個實例可以看出,具有較高伊斯蘭文化素養的哈里發歐麥爾以及后來被尊稱為“《古蘭經》注釋學科的真正奠基者”⑦的伊本·阿拔斯尚且如此,更何況繼圣門弟子之后的其他阿拉伯人以及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呢?因此,伊本·赫勒敦在指出阿拉伯人因母語關系而具有理解《古蘭經》優勢的同時,也指出,先知曾給圣門弟子解釋他們不解的經文:“先知曾解釋《古蘭經》,區分廢止和被廢止的經文,并給他的門弟子們解釋之,故他們了解經文的降示背景及其內涵。”。⑧早于伊本·赫勒敦數世紀的著名阿拉伯文學家、語言學家伊本·古太白(828-889)也指出:“阿拉伯人對理解《古蘭經》中的生僻詞匯與雷同經文不盡相同,而是一些人勝于另一些人。”⑨
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隨著哈里發帝國的建立,伊斯蘭教向半島外逐步傳播,波斯、突厥、柏柏爾等民族相繼信奉伊斯蘭教,穆斯林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自第四任哈里發阿里執政以來,穆斯林社會面臨嚴峻的挑戰,內部矛盾激化并爆發了內戰,更甚者是思想的分化,圍繞哈里發的繼承問題分化出了什葉派和哈瓦利吉派,圍繞信仰問題產生了穆爾太齊賴派、意志自由派和宿命論派等。在派別相繼誕生、新生事物頻出等背景下,解決和回答伊斯蘭教發展的適應性以及阿拉伯語境與非阿拉伯語境穆斯林的社會問題均要借助《古蘭經》。研習《古蘭經》便成為穆斯林學者的首要任務。在《古蘭經》只是原理原則,只有對其進行注釋才能使其發揮應有作用的情況下,《古蘭經》注釋的形成也就勢在必行。
除時代和社會需求外,《古蘭經》注釋的興起還符合伊斯蘭義理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學科發展的需要。任何一部經典,人們對它的認識和理解不僅停留在語言的層面,而必須深究它蘊涵的意義才能彰顯其價值,尤其對于闡發《古蘭經》的義理,是伊斯蘭各學科發展的前提。凡此種種,注釋之于《古蘭經》,是《古蘭經》問世后的必然需要和趨勢。3.《古蘭經》注釋的發展
(1)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圣門弟子時期
先知穆罕默德,因使者使命使然,決定他是注釋《古蘭經》的第一人和最具權威者。他對《古蘭經》的注釋涉及了從信仰教義到生活細節的方方面面,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公認的六大部圣訓集就是對《古蘭經》的全方位解讀和綜合性注釋。后人理解和注釋《古蘭經》,均離不開圣訓。圣訓的真理性及其實質其實就是對《古蘭經》的權威延伸和具體實踐:“你們的朋友,既未迷誤,也未迷信,也未隨私欲而言,這只是他所受的啟示?!?53:2~4)①
大體來講,先知對《古蘭經》的注釋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②:一是綜合解析和闡述,如詳細解釋每天的五次禮拜時間及其形式、天課的額度及其種類、朝覲的具體功課;闡明含糊詞匯,如將經文“至黎明時天邊的黑線和白線對你們截然劃分”(2:187)③中的“黑線和白線”分別解釋為“黑夜和白晝”;界定含義,如將經文“確信真主,而未以不義混淆其信德的人”(6:82)④中的“不義”界定為“以物配主”;限定所指,如將經文“偷盜的男女,你們當割去他們倆的手”(2:38)⑤中的“手”限定為“右手”;二是延伸詞義,如將第1章中的“受譴責者”解釋為“猶太教徒”,將“迷悟者”解釋為“基督教徒”;三是擴充教法律例,如以石擊死作奸犯科的已婚者;四是闡述廢止和被廢止的經文,如以某節經文廢止另一節經文,以某項教律廢止另一項教律;五是對業已明確的事情予以強調,進一步說明其重要性,如圣訓“穆斯林的財產只在主人允許的情況下才對他者是合法的”強調經文“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借詐術而侵蝕別人的財產,惟借雙方同意的交易而獲得的除外。”(4:29)⑥
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圣門弟子們秉承其精神,繼承其事業,繼續弘揚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并肩負著建設穆斯林社會的重任。從今天的學術視角來看,他們的主要學術活動就是收集、成冊和定本《古蘭經》,致力于對圣訓的收集、甄別和圣訓學科的建設。其中《古蘭經》注釋便是在圣訓學科的范疇內,并涌現出十位最負盛名的注釋家,他們是四大哈里發、伊本·麥斯歐德、烏班耶·凱爾卜、栽德·本·薩比特、艾布·穆薩·艾什阿里、阿卜杜拉·本·阿爾·祖拜爾、伊本·阿拔斯。⑦因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他們的注釋既存在量的差別(如哈里發艾布·拜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因忙于哈里發事務而不及哈里發阿里以及有充足時問注釋《古蘭經》的其他幾位圣門弟子),也因各人智慧、學養和領悟各異而存有差別。
盡管圣門弟子對《古蘭經》的注釋因人而異,但由于他們了解先知,熟悉經文的降示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故他們的注釋具有與后期注釋不能等同的價值,尤其四種注釋方法為后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一,以經解經,即對某一節經文不甚明白時就用另一節經文解釋,如以“眾目不能見他[真主]”(6:103)㈣注釋“是仰視著他們的主的”(75:23)⑨;其二,以訓解經,如經文“確信真主,而未以不義混淆其信德的人”(6:82)降示時,不解其義的圣門弟子對先知說:“真主的使者,我們沒有對自己不義?!毕戎f:“此不義非彼不義,你們沒有聽到智賢之士(魯格曼)所說的嗎:‘以物配主,確是大逆不道的?!薄?31:13)⑩此不義是指“以物配主”;其三,在通曉阿拉伯語境、熟悉阿拉伯習俗、掌握先知時期猶太人及基督徒的狀況,以及深刻領悟經訓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的見解性(Al-fahm)與創制性(A1-’ijtihad)注釋。《古蘭經》注釋家伊本·凱西爾在《伊本·凱西爾經注》的前言中寫到:“如果圣門弟子們既在《古蘭經》中找不到注釋,也沒有聽到先知談及時,就憑借思考進行創制(Al-‘ijtihad)注釋。他們是阿拉伯人中的一代精英,目睹了經文的降示背景,熟悉阿拉伯人的習俗、《古蘭經》的辭藻與內涵……尤其圣門弟子伊本·阿拔斯在注釋《古蘭經》方面享有重要的地位,先知曾為他祈禱:‘主啊!你使他通曉伊斯蘭教,教授他注釋?!虼耍还谝浴涀⒅浮姆Q號?!雹倨渌?,根據皈依了伊斯蘭教的有經人的傳聞注釋——《古蘭經》談及的一些問題與猶太教的經典《討拉特》、基督教的經典《引支勒》同出一轍,如眾先知的故事、消亡民族的信息。有鑒于此,部分圣門弟子為了再現眾先知的生命歷程,遂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有選擇性地采用有經人的傳聞注經,并形成了后來的“以色列傳聞式注釋”?!豆盘m經》注釋學家們一致認為,圣門弟子的這四種注釋方法最具權威,尤其是見解創制性注釋開后期見解注釋之先河,為后人解決了見解注釋的后顧之憂:“當我們從《古蘭經》和圣訓中找不到注釋時,就追溯圣門弟子的注釋。他們是時代的見證者,又由于理解透徹、認識正確、功修虔誠而最知經文究竟?!雹?
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弟子的注釋,是《古蘭經》注釋學科形成的雛形階段,是后期注釋的主要淵源。他們的注釋及其方法對后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啟迪著后來的注釋家秉承先哲的注釋精神,遵循其注釋原則吐故納新,推出卷帙浩繁的富有時代性、思想性、文化性、社會性、現實性的《古蘭經》注釋典籍。
(2)再傳弟子時期
再傳弟子時期,是伊斯蘭教迅速向外傳播、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形成的黎明時期。伴隨著伊斯蘭教的外傳,圣門弟子遷移他鄉,弘揚伊斯蘭文化。每個圣門弟子門下都有為數不少的再傳弟子專門研習《古蘭經》、圣訓、《古蘭經》注釋。他們在沿襲前人口耳相傳注釋及其方法的基礎上繼續著《古蘭經》的注釋事業,形成了三個頗具規模且深具影響力的《古蘭經》注釋中心——麥加、麥地那、伊拉克。這一時期的《古蘭經》注釋承前啟后,逐步向著更加體系化的階段邁進,不斷充實并完善著這一學科的建設。
(3)文字注釋時期
該時期的上限業已明確,即公元9世紀的阿拔斯王朝初期。其下限根據《古蘭經》的末日論而定,注釋家們一如既往地秉承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注釋《古蘭經》,其成果也綿延不絕,層出不窮。
阿拔斯王朝時期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繁榮時期,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諸學科相繼建立且成績斐然。《古蘭經》注釋也走向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注釋家們不再囿于口耳相傳注釋,開始轉向文字注釋。他們大量收集和整理先知、圣門弟子及再傳弟子對《古蘭經》的注釋,根據已定本的《古蘭經》章節順序進行系統注釋。泰伯里的《古蘭經注釋總匯》標志著《古蘭經》注釋正式成為一門獨立于圣訓學科的宗教文化學科——《古蘭經》注釋學(‘ilm al-Tafsīr)。
自泰伯里筆注至今,歷代涌現出一些專門從事研究、注釋《古蘭經》的學者,他們根據教派、學派以及學科的不同,撰寫出風格迥異、內容不一、富有時代特色的注釋典籍,豐富和發展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反映了伊斯蘭歷史上教派和學派的理論成果,體現著穆斯林探索真理、開拓進取、文化創新、造福人類的文化歷程。
從本質上講,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就是《古蘭經》文化,《古蘭經》是其形成、發展和成熟的淵源?!豆盘m經》所催生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就是《古蘭經》內容和內涵的具體體現與深刻折射。
就學科角度而言,《古蘭經》注釋只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分支學科,但從其涉獵的廣博程度來講,則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系及其內涵的綜合反映。
1.綜合注釋,正確解讀,具體實踐。在伊斯蘭教義理中,無論從整體還是個體層面看待《古蘭經》,均需借助《古蘭經》注釋。注釋是全面了解、正確理解和具體運用《古蘭經》的必然途徑。作為伊斯蘭教的本源經典,《古蘭經》發揮的作用無與倫比,對其了解程度直接關系到對它的理解程度,對它理解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對其具體運用和實施,產生的后果大相徑庭。以因中東局勢而備受世人關注的伊斯蘭術語“吉哈德”(Jihad)為例,該詞在語言學層面為“奮斗、進取”,在宗教層面被引申為“為主道而奮斗”,并以不同行文多次出現在《古蘭經》中。鑒于“吉哈德”的重要性,如何注釋它便成為歷代穆斯林學者的重要任務之一。當伊斯蘭宗教文化遭到侵略時,穆斯林與之進行不懈的正義斗爭屬狹義層面的“吉哈德”;廣義層面上的“吉哈德”則涵蓋了《古蘭經》宗教與社會二元一體結構的各個層面,責成歷代的穆斯林務必努力奮斗、開拓進取、追求知識、探索真理、創新文化、積極入世、與時俱進,從而造福社會、澤被人類。反之,如果違背經訓,將“吉哈德”肆意解釋為充滿血腥味的“圣戰”指令,必將殃及社會,禍害人類,錯解的“吉哈德”將給伊斯蘭教及伊斯蘭文明帶來深重的負面影響,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歷代的注釋家們均本著以經解經、以訓解經、以正確見解注經的宗旨,從整體或個體角度來注釋《古蘭經》,就成為彰顯伊斯蘭精神、解讀《古蘭經》內涵、指導穆斯林社會并透析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徑。人們以此解讀《古蘭經》闡述的人與真主、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了解《古蘭經》怎樣引導歷代穆斯林和諧地處理各種關系,以達到人類和睦共榮、社會和諧發展,信眾積極入世且追求兩世幸福的終極目標。
2.教派、學派及各種運動的理論成果。《古蘭經》注釋自始至今,不僅是解釋音韻詞義、分析降示背景、闡釋信仰教義的純宗教學科,而且已發展成伊斯蘭各教派、學派、運動借以支持觀點和理論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在伊斯蘭教發展中,因各派思想與觀點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派別、學術派別及宗教運動。為維護其思想和觀點的合法性、正統性,皆從《古蘭經》中尋求符合自己觀點的經文加以闡釋,通過注釋,宣揚其合法性與正確性。遜尼派的四大法學學派、蘇菲派,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栽德派,早期穆爾太齊賴、哈瓦利吉派等的學術思想,以及各種運動如北非的塞努西運動、西亞的瓦哈比運動,今天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思想和主張等,都概莫能外。以穆爾太齊賴派為例,該派帶有濃厚的神學理論和理性主義色彩。他們根據自己主張的五項原則——關于真主本體與屬性的統一性、真主公平的必然性、人類意志自由、犯大罪是否具有信仰、理智具有辨別善與惡的能力等來注釋《古蘭經》,使《古蘭經》符合其思想主旨和觀點主張。如果找不到支持他們觀點的經文,就脫離經文的表層意思,運用理智加以解釋,以維護自己的主張。由此可見,任何教派、學派對《古蘭經》的注釋,以及各種宗教運動對《古蘭經》的解析和闡發,無論正確與否都無一例外地折射著歷代教派分歧、學派論爭、宗教運動發展的實際情況:“《古蘭經》注不啻是各時代的學術思想、宗教派別所反映出來的一個縮影。由伊本·阿拔斯到穆罕默德·阿布杜都沒有例外的、甚至研究任何一時代的經注之后,就可以知道當時學術活動的狀況,和當時所流行的學派、教派。”①
3.豐富和發展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學科。公元9世紀,阿拉伯哈里發國家奉行推動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全面發展的政策,教義學、教法學、歷史學、哲學、語言學、文學等人文學科,以及數學、醫學等自然學科達到空前的繁榮,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學術成果。《古蘭經》注釋的學術成果即是其中之一,涵蓋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重要學科領域。如果說《古蘭經》是這些學科的淵源,《古蘭經》注釋則是對各學科領域的具體解讀,以及學科發展、文化繁榮的直接反映。在人文學科方面,法學家艾哈邁德·本·阿里·拉齊·賈薩尼德等從法學層面,哲學家法拉比、伊本·西那、伊本·阿拉比等從哲學層面,塞爾萊布等從史學層面,艾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本·優素夫·本·哈雅尼等從語言學層面,穆罕默德·本·歐麥爾·扎邁赫舍勒等從修辭學層面注釋《古蘭經》,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自公元9世紀以來,以天文學、地理學、數學、醫學為主的自然科學的發展,為注釋《古蘭經》提供了新的空間,增添了新的內容,使《古蘭經》注釋得以全面深化和發展。如著名哲學家、數學家、自然科學家法赫魯丁·拉齊的經注《奧妙之鑰匙》,從自然科學層面注釋《古蘭經》,堪稱該領域的典范并被后人稱之為“百科全書式的經注”。透視這些學科的注釋文獻,分別反映著注釋家對《古蘭經》從文字到內涵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思想。同時,受時代影響,注釋家借鑒了與伊斯蘭教相關聯學術領域的成果,如哲學領域的注釋家受希臘哲學影響,在其注釋中就有希臘哲學思想的烙印??梢哉f,每部注釋文獻既是各時代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學術活動的結晶,也是對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內涵的豐富和延伸,是彼此影響、彼此襯托的必然結果。
1.吐故納新,《古蘭經》注釋必須符合時代要求、適應社會發展
《古蘭經》注釋,是在社會發展中為適應新時代需求形成和發展的。每個時代的注釋文獻,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在先知及圣門弟子時期,多偏重于文字辭藻;在再傳弟子時期,則要解決如何使伊斯蘭教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阿拔斯王朝,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注釋學科正式形成,對《古蘭經》的注釋涉及到了伊斯蘭社會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
《古蘭經》注釋本身應當具有與時俱進的內在品格和豐富的精神內涵。從某種程度來講,《古蘭經》注釋可以說是為社會發展與現實生活服務進行的一項長期的學術實踐活動。當社會需要時,注釋家必須追本溯源,做出合理的解釋,服務于現實生活?,F代注釋家已經不拘形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注釋《古蘭經》,如選擇某一專題闡釋,秉承傳統方法進行注釋,借鑒現代方法進行解析等,其目的是讓經文主旨與現代思想相適應,使經文應用與社會發展相和諧。如在瓦特發明蒸氣機之前,整個世界的生產和交通所需動力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但伴隨著蒸氣機的發明和改進,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被機械化生產取代,以畜力為主的交通和運輸工具也被汽車、火車、飛機取代。因此,注釋家就對《古蘭經》中“他創造馬、騾、驢,以供你們騎乘,以作你們的裝飾。他還創造你們所不知道的東西?!?16:8)①這段經文注釋為,“他還創造你們所不知道的東西”是指“其他動物,以及[今天的]各類汽車、飛機、火車等?!雹诳梢?,《古蘭經》注釋應適應社會發展,符合時代要求,應鼓勵人類更新知識、創新文化、改造世界、與時俱進。
2.由點及面,為構建和完善伊斯蘭文化本身的學科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文化資源
《古蘭經》是全人類共享的資源,如何準確、全面地進行注釋,既是穆斯林也是非穆斯林的責任。引導人們正確理解它,不斷發掘其價值,從而推動中國伊斯蘭文化發展和中華民族復興的文明進程,為人類社會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自中國穆斯林華化以來,中國穆斯林學者從王岱輿到馬堅,均為中國穆斯林如何適應中國社會發展引證《古蘭經》而進行了與時俱進的闡釋?!豆盘m經》的注釋也對我國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積極作用,尤其在促進祖國文化建設、加強民族團結與民族文化交流及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意義深遠。因此,《古蘭經》注釋有著深刻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如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杜維明先生推動的儒家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對話,取得了初步和明顯的成效,引起了良好而廣泛的社會反響?!豆盘m經》是伊斯蘭文明的根本典籍,在構建和豐富伊斯蘭文化本身的學科建設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和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
縱觀歷經千年發展的《古蘭經》注釋,從先知穆罕默德的口耳相傳注釋到文字記載注釋,經歷了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注釋過程。注釋家們從誦讀韻律、文字辭藻、句法結構、降示背景等表層進行注釋,并根據所屬派別、學派及學科的不同從宗教教義、學術思想、社會與自然科學等層面深化、細化注釋《古蘭經》。歷代的《古蘭經》注釋,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不同的時代,凸現出頑強的生命力,為穆斯林解決了如何正確理解和具體運用《古蘭經》,闡述了《古蘭經》宗教內涵與社會應用相結合的二元一體性,揭示出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深刻的現實意義;《古蘭經》注釋也將引導中國穆斯林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獨特作用。
《古蘭經》注釋是穆斯林闡發經文內涵、宣揚伊斯蘭義理、整理伊斯蘭文化的一項重要學術活動,豐富和發展了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被認為是綜合研究《古蘭經》、伊斯蘭教與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必不可少的珍貴文獻,是穆斯林追求知識、探索真理、創新文化的具體體現,為豐富人類文化寶庫、推動人類文明進程做出無可替代的貢獻。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和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伊斯蘭文明受到更加嚴峻的考驗,注釋和領悟《古蘭經》內涵和精神尤為迫切,具有非同尋常的奧義。
(責任編輯:馬麗蓉責任校對:李 意)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