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頭號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遭受的沖擊相對較輕,憑借前幾年豐厚的石油美元收入積累的資金優勢,沙特國內金融形勢和經濟發展目前基本保持良好表現。
與其他海灣產油國相比,沙特的國民經濟與社會向來較為封閉,同時國內市場巨大,經濟基礎雄厚,因此“抗擊打”能力相對較強。但金融危機對沙特經濟仍造成一定沖擊,主要體現在石油收入驟減、股市下挫和資金流動性降低等方面。
毫無疑問,國際油價的漲跌最為牽動沙特人的神經。從去年下半年的暴跌到最近幾個月來的回升,國際油價又坐了一輪“過山車”,并繼續向沙特反復強調的“合理價格”——每桶75至80美元邁進。即便現在推斷“世界經濟對原油的需求已經恢復”還為時尚早,但隨著夏季用油高峰的來臨,沙特人已經不必為自己的錢包太過擔心了。
實際上,雖然近一年來國際油價下跌給沙特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憑借前幾年積累的大量石油美元,沙特政府堅持各種經濟刺激計劃,除了一些私營企業基于擴張目的的中小型項目出現暫緩,政府既定的國內大型基建項目無一下馬。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沙特今年的經濟刺激計劃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3.3%,而這一比例在去年只有2.4%。
在去年11月份的二十國集團華盛頓金融峰會上,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宣布未來五年將向石油工業、基礎設施等行業投資4000億美元,以刺激地區經濟增長,抵消全球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也宣布,制訂了到2014年在石油領域投資600億美元的計劃,包括油氣勘探和開采、興建煉化廠以及油田擴建等總共144個實施項目。
沙特財政大臣阿薩夫說,沙特的經濟發展計劃是長期一貫的,尤其支持非石油產業(如受危機影響不大的電信服務業)的持續發展,政府增加投資旨在避免因受他國影響而出現發展停滯。
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沙特股市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第一天起就大幅下跌,率先直觀反映了危機對該國的影響。據阿拉伯貨幣基金會統計,截至2008年年底,海灣國家股票市值從1.14萬億美元降至5651億美元,短短半年內縮水一半。其中迪拜股市損失最大,降幅達72.4%;沙特股市降幅位居第二,達56.5%。
多數分析人士認為,沙特等海灣國家的股市重挫主要是投資者信心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隨著國際油價逐步回升,這一問題將得到緩解。沙特貨幣總署(中央銀行)還采取各種手段保持國內資金流動性,如直接向銀行系統注資,并不斷下調國內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銀行間拆借利率等。其中,存款準備金率由原來的13%下調到10%,銀行間拆借利率由原來的5.5%下調到5%。這些手段都進一步刺激了沙特商業銀行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國內投資力度。
今年4月份包括沙特在內的海灣各國股市普遍回暖,總體上漲16.8%,走出了自去年9月份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連續下跌的陰霾。其中,沙特股市以20.8%的增幅領漲海灣股市。另據沙特貨幣總署的最新報告,沙特的海外資產也保持增長態勢,今年4月份已達1684億里亞爾(約合449億美元),為過去5年來的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3%。
金融危機也給沙特帶來了一定積極影響,如食品、建材、運輸、服務等費用成本下降,緩解了沙特國內此前高漲的通貨膨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