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堂語
來源:
時間:2009-11-12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所謂“經堂語”即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民族在伊斯蘭教經堂(清真寺)解語(阿拉伯語、波斯語為主)解經(古蘭經、圣訓等)的一種漢語形式的宗教語文,多由地方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為主體形式。經堂語通過宗教用語的形式將回回人在語言演變過程中的遺存留了下來 ,因而其語言現象主要是雙語制和混合語遺存,也就是說經堂語中保留著大量的阿拉伯語、波斯語詞匯。
其基本語法結構和一般詞匯屬漢語,只是夾雜有大量的伊斯蘭教語詞,以詞匯為例,可分為:
(1)阿拉伯語、波斯語的漢語譯音,如“安拉乎”(主宰)、多斯提(朋友);
(2)漢語的意譯,如“定然”(命定)、“解明”(銓釋)、“祿量”(滋養)等;
(3)借用佛、道等宗教術語,如“造化”、“參悟”、“本體”、“無常”等。
這些詞匯賦予伊斯蘭教含義后,逐漸形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經堂語”。其語法基本運用漢語語法規則,但仍有一些特殊的組合現象:一是以詞代句,而主語、賓語和定語一般用阿拉伯、波斯語詞匯,如“腮拜卜不好”(即機會不好)、“動耐夫斯”(生氣)、“撇申下來”(撇申禮拜后的時間)等。迄今,經堂語在回族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仍普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