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
來源:
時間:2009-11-25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塔吉克族,有人口3 3 5 3 8 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少數散居在該縣以東的莎車、澤普、葉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地區。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的塔什庫爾干,地處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東部。境內群山聳立,南有海拔8 6 1 1 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北有海拔7 5 4 6 米的號稱“冰山之父” 的慕士塔格峰,終年積雪,冰川高懸,險峻奇麗,儀態 萬千。雪嶺冰峰之下的河流兩岸谷地,既有連綿成片的 草原,也有可供稼穡的土地。自強不息的塔吉克人民就生活在這里?! ?br />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早在公元前的先秦時代,塔吉克族先民就已經是祖國西陲帕米爾高原這塊土地上的主人。從公元前二世紀起,舉世聞名的“絲綢之 路”開通,這里便成了東西絲路的孔道。數千年來,塔吉克人不斷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創造了自己頗具特色的歷史與文明?! ?br />
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普遍使用維吾爾文,信仰伊斯蘭教。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br />
塔吉克人性格堅韌、豪放。在塔吉克古老的傳說中,鷹是英雄的象征。牧民們最喜歡吹的是用鷹翅骨做的短笛“那藝”。最出色的舞姿以模擬雄鷹翱翔為特色。塔吉克族還以善騎著稱。刁羊、“掛波齊”(馬球)等馬上游戲競技,都是塔吉克人最喜愛的群眾體育、娛樂活動?! ?
“公主堡”的傳說
在塔什庫爾干旅行,塔吉克人便會如數家珍地向你介紹許多許多名勝古跡。如石頭城、香保保古墓群、蓋孜河古驛舍、公主堡等等。其中坐落在該縣達不達鄉南1 0 公里處一坐山峰上的公主堡遺址,是塔吉克人引以自豪的古跡。相傳:古時的塔什庫爾干,原是蔥嶺(即今帕米爾)上的一片荒川,絲綢之路的開通使這里呈現出生機。后來,有一位漢家公主嫁往波斯,在經過蔥嶺時,因前方發生戰事,交通受阻,滯留在高原荒山中。迎親的使臣為了安全起見,把公主安置在一座孤峰上,令衛隊在山下嚴密守衛、保護。神奇的是公主在孤峰上與太陽神結合,懷了孕。使臣不敢再前往波斯向國王復命,就令兵士們在山上筑宮建城,擁戴公主所生的兒子為國王,建立了意為“山路”的(左去歇左)盤陀國。人們把王都取名“克孜庫爾干”,意即“公主堡”。從此,(左去歇左)盤陀王室自稱“漢日天種”,稱其始祖母為“漢土之人”。據文獻記載,(左去歇左)盤陀 國是塔吉克族先民于公元二世紀建立的地方性政權,公元八世紀消亡,但“公主堡”的城名和遺址至今尚存。上述故事雖充滿著神話色彩,但它卻反映出中原漢族與 塔吉克族先民的密切關系源遠流長。
云彩上的人們
站在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帕米爾高原上,遠眺,群峰素裹,彩云繚繞;近看,溪水急流,綠草茵茵。生活在這里的塔吉克牧民,服飾、裝扮與這里的風光一樣 富有詩情畫意,被譽為“云彩上的人們”。
塔吉克族男子大都在白色襯衣外穿一件青色或藍色無領對襟長大衣,腰系一根腰帶,右側掛一把小刀。腳蹬野公羊皮長筒靴。頭戴黑羊羔皮作里,黑平絨作面的 圓形卷邊高統帽。身跨駿馬,往來奔馳于草原、雪山間 和白云下,顯得十分威武、瀟灑。塔吉克婦女的裝束鮮 艷奪目,更具魅力。她們大多喜歡穿鑲有花邊的紅色或花色連衣裙,外套黑絨背心,下穿長褲,腳蹬紅色軟底 長統靴。為抵御高原上的大風與寒冷,頭上總戴一頂圓 筒形繡花棉帽。帽的后部較長,可遮住雙耳和后頸。青年婦女的帽子上鑲有很多飾物,尤其是帽的前沿綴有一 排色彩華麗、熠熠閃光的珠子和銀鏈,配以耳環、各種 寶石項鏈和稱為“阿勒卡”的圓形銀胸飾,顯得嬌美、艷麗,楚楚動人。當她們外出時,帽子外要披一條數米 長的紅、黃或白色大頭巾,迎風走去,紗巾隨見飄揚,英姿颯爽,宛如一個個從山巔彩云中降下的仙女。
燈節“巴洛提”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洛提”節即是其中之一。“巴洛提”一般在伊斯蘭歷每年8 月的頭兩天舉行。由于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制燈燭,故稱之為燈節。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桿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這時,家長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并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后,各自伸出雙手在自己名下的燈燭上烤一下,再作祈禱,愿真主降福保佑平安。儀式結束,合家大小在燈光下共享豐盛的佳肴。接著,便把家中 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燈燭火把點燃后插到屋頂上,它被稱 為“天燈”。全家人要出來肅立屋前,仰望“天燈”, 默默祈頌。與此同時,各家門前要點火堆驅邪。青少年們則在燭光下、火堆前歡歌跳舞,盡情戲耍,徹夜不眠 。
禮儀之邦
塔吉克族重禮節,熱情好客。對來訪的賓客或要求 投宿的過路人,不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歡迎,謁誠款待 。通常是要選一只肥美的羊羔呈送到客人面前,若客人 滿意,才牽出去宰殺、烹煮。用餐時,主人先敬客人一碗羊肉湯,再端上大盤的“手扒羊肉”。客人若先從盤中取一塊獻給忙碌的女主人,主人將更加高興。接著,主人要先將羊頭獻給席間最尊貴的客人,待客人割下一塊肉時,再把夾著羊尾油的羊肝分別獻給各位客人,以示敬重。之后,大家開始蘸鹽水吃肉。為增添席間的歡樂氣氛,青年人要競相比賽折羊骨,即用雙手握住油滑 的羊腿骨輪流用力折。這是技巧和力氣的較量,折斷者 受到大家熱烈地稱贊。晚上,在主人的熱情招呼下,睡在溫馨的房間里,別有一番異鄉情趣?! ?br />
塔吉克族民風淳樸、敦厚,社會道德高尚,凡到過塔什庫爾干的人,都會為這里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族和睦,社會安定而驚嘆不已。在當今社會,它確實堪稱一奇!
繁榮的古絲道
塔吉克族世居的絲路古道樞紐塔什庫爾干,當東西 方海上交通發展以后,曾陷入了一個漫長的荒涼與沈寂 的時代。但是,在2 0 世紀5 0 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 義四化建設的蓬勃發展和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原來長 期封閉落后的西陲高原,一躍成了祖國大西北對外開放 的前沿。在“重振絲綢之路”建設方針指引下,一條更 加寬闊的全新的喀拉昆侖國際公路,穿越全縣直抵中國 與巴基斯坦交界的紅其拉甫山口。如今,每天在該縣的 紅其拉甫口岸,不僅有大量滿載貨物的車隊東來西往, 穿梭而過。而且還要迎來送往大量我國和世界各國出入 境的觀光旅行者。當那一批批外國友人沿著當年中國高 僧唐玄奘走過的道路,跨過蔥嶺,來到中國進行經濟文 化交流時,首先受到的是塔吉克族人民誠摯熱情的款待 ,看到的是塔吉克族絢麗多姿的文化,敦厚樸實的民風 和令人嘆服的文明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