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
來源:
時間:2009-12-02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正式國名:馬里共和國。
位 置:西非內陸,相鄰的國家有: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尼日爾、布基納法索、象牙海岸、幾內亞和塞內加爾。
面 積:124萬平方公里(478,650平方英里)。
人 口:545萬(1980年)。馬里是非洲居民中白人和黑人的過渡地帶,居民由各種成分組成,4/5是黑人,其中大部分屬曼丁哥部族,他們曾建立過古馬里帝國。白人是摩爾人和圖阿雷格人。摩爾人和圖阿雷格人仍然還在沙漠中過著游牧生活。馬里人信仰的宗教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和非洲原始宗教。
首 都:巴馬科。
主要城市:凱斯·塞古、莫普提、錫卡索、加奧、廷巴克圖和陶德尼。
語 言:官方語言為法語,此外還有部落語言如馬林凱語。
政 體: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是全國解放軍事委員會主席。現在擔任此職的是穆薩·特拉奧雷。馬里是聯合國、非洲統一組織及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
經 濟:馬里主要依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尼日爾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棉花、玉米和紅薯。馬里礦產資源不豐富,只在西部出產少量的黃金,此外還有些大型鹽礦。輕工業有水果罐頭、碾米、油類、制皂、制鞋及卷煙等。
貨幣單位:馬里法郎。
國 慶:9月22日(憲法頒布日)。
歷史簡介:
在今天馬里共和國疆域內曾經出現過黑非洲歷史上最重要、最強盛的三個王國。這三個王國是曼丁哥王國(馬里國家名字由此而來)、加納王國(與現在的加納國不相干)和桑海王國。三個王國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穿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貿易活動。加納王國(它先于另外兩個王國建立)是繁榮的黃金艾易中心,盡管敢于穿過撒哈拉沙漠進行貿易活動的商人不多。他們回去以后便談起這個王國是如何的強大和繁榮。繼加納王國之后建立的馬里(曼丁哥)王國則控制了尼日爾河兩岸的土地,所有鄰近的地區都是它的勢力范圍。13世紀和14世紀是其鼎盛時期,然后便逐漸衰敗,讓位于桑海王國。桑海王國從12世紀開始興盛,在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南部邊境建立了廷巴克圖城。自13世紀以來,廷巴克圖成為伊斯蘭世界一個最重要的貿易市場,也是文化和宗教中心。到1800年時,廷巴克圖城中心只剩下一些簡陋的房子,一貧如洗的窮人住在那里。那些房子現在依然存在,從陶德尼地區販運鹽的商隊還在那里停留。
摩洛哥人約于1600年入侵,消滅了桑海王國,把它劃分為幾個弱小的王國。19世紀末,在塞內加爾的法國人發現并占領了尼日爾河沿岸地區,他們稱這一地區為“法屬蘇丹”,后來把它歸屬于法國人1895年建立的“法屬西非洲政府”管轄。“法屬蘇丹”受這個法國殖民主義政權統治直至1946年。從1946年起“法屬蘇丹”歸屬于法蘭西聯邦海外領地部管轄。1957年,“法屬蘇丹”獲得自治,第二年(1958年)宣布成立蘇丹共和國,但仍是法蘭西共同體的成員。1959年,這個新國家與塞內加爾聯合組成馬里聯邦。然而這個聯邦僅僅存在一年便因為政治分歧而解體。聯邦剛一解體,蘇丹共和國就改稱為馬里共和國,并退出法蘭西共同體,宣布徹底獨立。莫迪博·凱塔被選為第一任總統,他擔任這個職務直至1968年,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他,軍人們組成了“全國解放軍事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和穆薩·特拉奧雷就是國家的權力中心。
新政權許諾頒布新憲法,作為國家進入真正民主生活的過渡階段。但是新政權沒有得到工會特別是“馬里勞動者全國聯盟”和要求在經濟方面有更多自由的商人們的信任。從1975年起人民對當局日趨不滿,懷念前總統莫迪博·凱塔及其時代。同時軍事委員會內部出現了意識形態的分歧和部落糾紛,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清洗運動,最有名的是1978年2月清洗“三人幫”運動,逮捕了3名軍人部長,罪名是圖謀不軌、叛國和腐化。
1979年初,根據憲法(1974年6月對憲法草案進行了公民投票)規定建立了唯一的政黨“馬里人民民主聯盟黨”,穆薩·特拉奧雷本人任該黨總書記。1979年6月19日進行總統選舉和立法選舉,特拉奧雷及其黨的全部候選人幾乎以全票當選。
在對外關系方面,特拉奧雷與東西方及非洲國家保持平衡關系。他主張與溫和的非洲國家(如象牙海岸、塞內加爾)接近。他同阿拉伯國家特別是產油國家保持著牢固的關系,和阿爾及利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利比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簽訂了合作協定。
1980年3月,學生反對當局的行動發展到在巴馬科大街舉行大規模游行示威。當局鎮壓了學生的游行,全國學聯(秘密組織)主席阿卜杜勒·克里姆·卡瑪拉和學校委員會總書記魯卡婭·科瓦提遭殺害,一些大學教授被捕。
科威特阿拉伯經濟發展基金會多次向馬里提供貸款,為一些重要的項目提供資金,以支持馬里政府遵循阿拉伯伊斯蘭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