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侵略黎巴嫩的戰爭發生在2006年﹐借口是尋找三名失蹤的以色列士兵﹐向黎巴嫩南部真主黨地區用重兵討伐﹐目的是解除真主黨武裝﹐殺死其領導人納斯魯拉﹐拔掉他們的眼中釘。 當時的布什政府期待著以色列獲得全勝﹐可以改變中東局勢﹐賴斯國務卿來到以色列后方鼓氣﹐揚言她看到了“一個新生命在胎動”﹐勝利在望﹐但是戰爭的結果出乎意外﹐沒有想到真主黨戰斗力這么頑強。 以色列動用了最兇猛的武器﹐但除了殺害數千黎巴嫩無辜居民和大量破壞外﹐一無所獲﹐以色列在國際上贏得野蠻侵略者罵名﹐而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在以色列敗局中鴉雀無聲。
因為以色列虎視眈眈威脅還在﹐而且還占領著黎巴嫩的領土﹐所以不能丟棄真主黨及其抵御以色列可能再次來犯的真主黨武裝﹐黎巴嫩政府和人民頂住了西方的壓力。 黎巴嫩新總理薩阿德‧哈里里星期三說﹐由于以色列的侵略給黎巴嫩過去的五年造成巨大災難﹐政府決定批準真主黨保存武裝部隊的合法權利﹐因為這個國家需要這支武裝抵御以色列侵略的危險性。 在他的施政演說中申明三個方面的基本國策﹕對應國外敵人的侵略﹑保持國內金融穩定和還清國債。
黎巴嫩在近期一場全球金融風暴中﹐發現對國外欠下的國債高達500億美元﹐政府在努力中償還了大部份債務。 內政部長米特里在總統米歇爾‧蘇萊曼親臨的一次國務會議上說﹕“我們采納了哈里里總理制定的國策。” 他說﹕“總理演講的政策聲明第六條款得到批準。 這段演講的內容關系到黎巴嫩人民的基本權利﹑武裝部隊和解放被以色列占領的領土。”
以色列在1967年戰爭中占領了戈拉高地﹐其中有一部分黎巴嫩的領土﹐如沙巴農場﹐但是敘利亞堅持說疆界不清﹐雙方同意在從以色列手中收回之后經過談判確定界線。 總理的政策聲明在內閣部長會議上以多數票通過﹐下星期將向聯合政府的國會呈交﹐經審核和辯論后投票表決。 聲明的第六條款承認真主黨擁有武裝的合法權利﹐因為這是黎巴嫩在特殊歷史時期對應以色列隨時發動侵略戰爭的需要﹐因為只有真主黨領導的武裝部隊有能力抵抗外來侵略和保家衛國。
黎巴嫩真主黨是美國和以色列確定的“恐怖組織”﹐但歐盟和美國的其他盟友國家不這么認為﹐例如歐盟堅持真主黨的合法性﹐只不過參與了一些“恐怖活動”。
英國追隨美國政策﹐同黎巴嫩真主黨保持四年交惡關系﹐但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在星期二(12月1日)接受黎巴嫩《每日星報》采訪時說﹕“我們將謹慎地同真主黨的領導保持接觸﹐包括他們的的國會議員﹐這樣最有利于我們在黎巴嫩政治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目標是在那個地區避免暴力發生。” 新的局勢發展﹐無疑于表明英國承認真主黨的合法性﹐使美國和以色列都甚為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