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穆斯林抄經的歷史,在元代即已開始了。北京東四清真寺現存《古蘭經》手抄本一部,抄錄時間為伊斯蘭教歷718年6月,即元延祜五年(1318);抄經者為穆罕默德·伊本·艾哈麥德·伊本·阿布都拉合曼。
中國穆斯林抄經極為講究,經文抄本質量極高。據《震宗報》第5卷第2期記載,清代宮廷藏有30冊抄本《古蘭經》,黃綾皮面,寶藍紙板,經字全用瀝粉堆金的方法,僅金子一項,計每冊經需用一二千元,可算是最珍貴的中國抄本《古蘭經》了。
中國穆斯林抄寫的經文,既是中國與阿拉伯文化交流的結果,又為中阿文化交流的發展做出過貢獻。清末有位阿訇,人稱“花巴巴”,以書寫經文既多又好而聞名。民國時期,馬松亭阿訇訪問埃及時,受劉仲泉先生之托,將花巴巴抄錄的一部《古蘭經》贈給埃及國王福德一世。此經深受埃王喜愛,福德國王逝世后,新王法魯克鈄其鄭重地保存在福德皇陵的正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