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影院在线午夜/成 人 黄 色 视频免费播放/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民族風情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香港宗教少數族群

來源:伊斯蘭之光 時間:2009-12-15 點擊: 我來說兩句
【編者按:本文是摘自《諸神嘉年華:香港宗教研究》(A Carnival of Gods : Studies of Religions of Hong Kong) 的第四章,介紹幾篇有關香港穆斯林研究的論文,現轉以饗讀者。

    香港是個多元文化的城市,存在為數不少的宗教少數族群,如回教、猶太教、印度教、祆教、錫克教等。在少數族群中,回教社群歷史悠久,而且人口遠較其他非華裔族群為多。本部份收錄三篇有關回教的論文,介紹回教社群在香港的歷史和發展。

4.1 杜瑞樂:〈葬禮與祈禱的安排──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歷史概貌(1850-1985)〉(頁390-413)

4.2 衛妮德:〈香港的南亞穆斯林──「本地仔」身份的創造〉(頁414-52)

4.3貝嘉蘭:〈香港的穆斯林組織──集體身份的創造和表達〉(頁453-61)

4.1 杜瑞樂:〈葬禮與祈禱的安排──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歷史概貌(1850-1985)〉(頁390-413)

    香港人都知道尖沙咀有一座富有印度色彩的清真寺,但我們有否想過它在香港有多久的歷史?當我們看到穆斯林(回教徒)到清真寺做禮拜,又有否想過香港穆斯林社群的組織和派別?在〈葬禮與祈禱的安排──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歷史概貌(1850-1985)〉一文,杜瑞樂(Joel Thoraval)從「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的歷史探討香港回教社群的組織和活動。

    從歷史的進程看,香港穆斯林社群派別眾多。因為種族和教派的差異,不同派別的穆斯林往往各自為政。后來,香港政府要求回教社群注冊為一社會團體,各派別的穆斯林遂商議建立一聯合性組織,稱為「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原初的構想,總會應能代表各回教派別穆斯林的利益,是穆斯林在香港的代表機構。不過,這個組織的成立過程充滿波折。

    杜瑞樂對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的起源和發展,作出詳細的分析。一八五零年,四位穆斯林社群的信托人與英國政府簽定一份「信托契約」,租用些利街一塊土地以興建一座清真寺。一八七零年,基于喪葬的需要,穆斯林社群向政府租借跑馬地一塊土地作為墳場之用。這個信托人組織,便是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的前身。一九一七年,來自三個不同派別背景的六位成員成為「香港清真寺基金總會及墳場管理人聯合規章」的信托人,負責管理清真寺和墳場的事務。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信托人已面目全非,而穆斯林社群也開始意識到要加強信托人的代表性。六十年代,香港穆斯林社群商議成立「香港回教信托總會」,作為代表香港回教的宗教社團。可是,由于一些派別憂慮失去財產的控制權,最后退出總會。該聯合性組織因為無法代表香港的回教社群,最后易名為「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七十年代,基金總會面對兩個嚴峻的問題,分別是經費不足和清真寺面臨清拆。經過總會的努力,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杜瑞樂的論文生動地描寫出回教社群成員在香港的希望和憂慮,派別之間的猜忌與團結。杜瑞樂對回教社群成員的分析,是讓我們了解香港宗教少數族群情況一個極好的切入點。

4.2 衛妮德:〈香港的南亞穆斯林──「本地仔」身份的創造〉(頁414-52)

    與杜瑞樂不同,衛妮德(Anita Weiss)對回教社群的分析不以「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為焦點,而是從戰后回教社群的團結與分化去探討香港回教徒的身份認同問題。在〈香港的南亞穆斯林──「本地仔」身份的創造〉一文,衛妮德回顧香港回教社群的歷史,指出香港的殖民主義直接影響香港穆斯林社群的產生與形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由于受到香港殖民政府的保護,許多南亞的穆斯林來香港發展,并從事海員、警衛和商人等工作。在這些穆斯林中,一些人賺取足夠的金錢后便會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另一些人與香港女性結婚,以后一直留在香港,他們的下一代成為回教社群中的混血兒,俗稱「本地仔」。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更多巴基斯坦回教徒來港從事護衛員和看更的工作。七十年代,巴基斯坦的商人和專業人士開始來港,不少巴基斯坦商人在香港經營地毯生意。

    穆斯林社群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他們如何保存自己的傳統文化?如何維持他們的回教徒身份?衛妮德觀察到,正規組織、教育和文娛活動的聯系、職業網絡、親屬關系,是建構香港回教徒身份的四大要素。但是,他們也面對著不少張力,包括民族主義、語言與習俗的差異、對伊斯蘭信仰事務統一的主張,以及階級差距。上述的張力不斷分化穆斯林社群的成員。

    衛妮德特別指出,「本地仔」是一群值得留意的穆斯林社群成員。他們不是傳統的印度或巴基斯坦人,在一九九七年后他們會失去英國殖民地政府的保護,但又不能如華人穆斯林般認同中國的政權。他們會怎樣在香港尋找一個宗教少數族群的立足點,解決自己的身份認同問題?

4.3貝嘉蘭:〈香港的穆斯林組織──集體身份的創造和表達〉(頁453-61)

    循著杜瑞樂和衛妮德的方向,貝嘉蘭(Caroline Pluss)從歷史進程進一步探討香港穆斯林的身份認同問題。

    在〈香港的穆斯林組織──集體身份的創造和表達〉一文,貝嘉蘭描繪早期穆斯林社群在身份認同上的兩個階段。十九世紀,穆斯林多聚居在摩羅街。由于人數不斷增加,他們漸漸形成了一個小型穆斯林社群。二十世紀初,不少穆斯林來港經商。這些穆斯林商人帶著自己的文化傳統而來,并沒有思索他們在香港的身份。

    六十年代,香港穆斯林的教育和文化繼承問題,使分歧已久的四大穆斯林社群(即華人穆斯林、印度穆斯林、巴基斯坦穆斯林和答烏迪‧波拉穆斯林)團結起來。貝嘉蘭指出,穆斯林團體在政策上的改變,是促成香港穆斯林身份建構和認同的關鍵。她以三個主要的穆斯林團體──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香港伊斯蘭聯會和中華回教博愛社──為分析對象,探討不同團體如何在互動過程中塑造穆斯林的身份。例如,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致力推廣回教的傳統文化,香港伊斯蘭聯會推動印度穆斯林與中國的貿易發展,以及穆斯林的教育、福利和社會活動。此外,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也改變入會條件,讓各派別成員自行管理其產業。其后,不少回教組織相繼加入基金總會。上述發展一方面使基金總會成為更有代表性的穆斯林組織,另一方面也減少回教組織內部的分歧。這種種因素,都加強了香港穆斯林的身份認同。

    隨著一九九七年后香港回歸中國,華人穆斯林的地位不斷改善,他們將來會否成為香港穆斯林的重心?香港穆斯林社群在強化傳統文化的同時,又會否被華人文化所轉化呢?

小結

    杜瑞樂、衛妮德和貝嘉蘭從不同的角度指出,香港穆斯林社群由多個不同的族群和組織所構成。要了解穆斯林社群的團結或分化情況,便先要了解其不同族群和組織的互動模式。三位研究者都肯定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在團結穆斯林社群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基金總會的成形和發展歷程,反映著香港穆斯林社群如何在香港由分化逐步走向團結。

    三位研究者同樣注意到穆斯林社群內部隱藏著的族群張力。華人穆斯林、印度穆斯林和答烏迪‧波拉穆斯林,在種族、文化、語言、階級上存在差別。二次大戰后,印度又劃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使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出現國族意識上的張力。這些穆斯林社群的內部張力,是妨礙他們走向團結的基本因素。

    三位研究者都關注到香港穆斯林的身份認同問題,特別是南亞人和香港人所生的混血兒(即「本地仔」)的身份認同。這些混血兒既沒有正統的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身份,也沒有華人的身份。在一九九七年以后,他們會失去英國殖民地政權的保護。他們如何面對自己身份認同的問題?如何在一個中國特別行政區中爭取他們的權益?

    從回教這個香港宗教少數族群,我們可以進一步對香港的文化和社會提出一些反思。香港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城市,在這城市中有不少少數族群生活在社會的邊緣。不過,由于過去的殖民地政府奉行多元文化的政策,對不同宗教相當寬容,故此在香港的歷史中沒有出現排斥宗教少數族群的運動或事件。不僅如此,殖民地政府并且撥地給他們興建清真寺和用作墳地,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宗教組織。一般香港市民也相當尊重回教的信仰和文化,不會隨意冒犯穆斯林社群。可以說,香港華人和穆斯林社群一直以來都能和平共處。

    然而,穆斯林社群十分憂慮香港回歸中國后,社會情況會有所改變。到底在九七年后,香港的宗教少數族群的情況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壞?這是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此外,自從發生「九一一」事件,國際社會開始注意伊斯蘭教世界的發展動向。雖然目前香港特區政府未有對少數宗教族群作出干預,但特區政府的政策會否隨著國際氣候和中國政府的態度而有所改變?回教社群和特區政府的政教關系,相信是香港未來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閱讀

1. 杜瑞樂(Joel Thoraval):〈葬禮與祈禱的安排: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歷史概貌1850-1985〉,陳慎慶編:《諸神嘉年華:香港宗教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390-413。

2. 衛妮德(Anita Weiss):〈香港的南亞穆斯林:「本地仔」身份的創造〉,陳慎慶編:《諸神嘉年華:香港宗教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414-52。

3. 貝嘉蘭(Caroline Pluss):香港的穆斯林組織──集體身份的創造和表達〉,陳慎慶編《諸神嘉年華:香港宗教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頁453-61。

討論

1. 試從三位作者的論文,討論甚么是整合和分化香港穆斯林社群的因素。

2. 穆斯林社群在一九九七年后的處境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壞?試探討穆斯林社群的生活在九七前后的變化。

3. 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沖擊下,你認為香港的穆斯林社群能否維持回教的文化傳統?

4. 杜瑞樂和衛妮德兩位研究者的論文都討論到穆斯林社群中「本地仔」的問題。試從「本地仔」的個案討論甚么是「香港人」?

活動

1. 從互聯網尋找香港回教組織的網址,寫一份關于它們的歷史、組織、宗教信仰、活動和反思的報告。

2. 試以訪談形式接觸一些香港穆斯林,寫一份報告探討香港的穆斯林社群如何理解印巴無止境的沖突,然后表達你對他們的理解的反思。

3. 到尖沙咀九龍公園參觀那里的清真寺,與在那里進行宗教活動的穆斯林交談,及請他們表達對「九一一事件」或「峇里島事件」的看法和感受,然后表達你對他們的看法和感受的反思。

4. 在回教世界中,婦女一向被視為受男性欺壓的對象。試與香港的回教婦女交談,了解她們如何理解自己在宗教社群中的地位。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