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伊協和寧夏博物館聯合舉辦了“全國(銀川)阿拉伯文書法展”,當天下午,在寧夏博物館多功能廳舉辦了“中國體阿拉伯文書法講座”。本次展覽評委之一、《中國穆斯林詩書畫》雜志主編馬石頭先生就中國體阿拉伯文書法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走向做了詳細論述。他在演講中重點闡述了中國體阿拉伯文書法的定義,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并向初學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受到了阿拉伯文書法愛好者和與會代表的歡迎。
馬石頭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阿拉伯文書法藝術家,阿拉伯文書法藝術在我國的推動者和理論家。他于2000年就在蘭州主辦了(主辦單位:蘭州市民委、蘭州市文化出版局、蘭州市圖書館)“首屆全國阿拉伯文書法展”,2002又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阿拉伯文書法展”,2003年出版《馬石頭阿拉伯文書法藝術》。馬石頭先生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體阿拉伯文書法藝術的研究和創新。他對阿拉伯文書法在我國的誕生以及發展過程有著深刻的研究,他本人對的阿拉伯文書法造詣很深,其作品在國內外展出過,多次獲特別獎、一等獎,尤其是他的《一筆太思米》條幅,被藝術界認為是難得的藝術珍品,被多個國家收藏。
在本次講座上,馬石頭先生以生動的語言,結合自己多年來研習阿拉伯文書法的實踐,對阿拉伯文書法近年來在我國的發展做了詳細的論述,這也是我國學者對中國體阿拉伯文書法在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總結。對于目前阿拉伯文書法所存在的問題他一針見血的指出,對于一些長期以來阿拉伯文界含糊的概念做了結論,并首次給中國體阿拉伯文書法下了定義,對中國體阿拉伯文書法的美學價值做了精辟的論述。這次發言受到了與會代表以及專業家們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