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化概述
來源:阿拉伯咨詢網
時間:2010-01-07
點擊:
我來說兩句
走過幾千年文明史的埃及先后經歷了多種文明的灌溉,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從漫長的歷史中凝聚出與眾不同的埃及文化,與其他文化相互影響,緊密地跟隨著當今世界信息革命和知識革命的步伐。 1952年革命爆發后,當時的革命政府設立了國家指導部,并建立了隸屬于國家指導部的各類文化部門。1958年,第一個文化部成立,當時定名為國家文化與指導部。1965年文化部首次成為一個獨立的部。從1981年起,埃及的文化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興起了創新潮流,涌現出一批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建立了龐大的文化工作體系,加深對外開放,并開展了許多文化活動,涵蓋電影、戲劇、美術、文學等領域。埃及的文物古跡埃及文明經歷了幾個階段:法老時代、古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伊斯蘭時代。每個時代都留下了永恒的遺跡,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科技發展、藝術發展情況,因此幾乎可以說埃及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館,不但座座博物館中展出文物,而且數十座城市都是露天的博物館。考古發現埃及一直在努力發現更多的文物古跡。近期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包括一座法老們用于搬運卡爾納克神廟的石頭和雕像的古老的庭院和一幅在沙石板上雕刻并以金色和彩色顏料染色的古畫。此前還從沒有發現過與這幅古畫類似的文物。考古學家在薩卡拉地區發現了幾個埃及法老時代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的木質棺槨、一座艾肯納頓國王時代的帝王印鑒保管人的陵墓、一座第五王朝末期第六王朝初期時代的圣卷書寫員的陵墓以及一座艾頓神大祭司的陵墓。其他發現還有:在巴赫麗亞綠洲發現的古王國時期的一座城市、在堪塔拉發現的古羅馬時期的一座完整的教堂、一座守衛埃及東大門的最古老的軍用城堡以及公元前1500年爆發的活火山遺跡。在盧克索的卡巴什道,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形似獅身人面像的雕像、阿蒙神祭司的大幅畫像以及許多關于第二十王朝的具有歷史和考古價值的信息,其中包括首次發現的帝王家譜。此外,在長達數十年的爭論過后,考古學家們終于確定了哈奇普蘇特女王的真正木乃伊。哈奇普蘇特這位在公元前15世紀統治埃及22年的女王,她的木乃伊正是一直保存在埃及博物館內的那具,過去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哈奇普蘇特乳母的木乃伊。大型考古工程的發展 2007年,多項大型考古工程取得了可喜的進展。1月1日夜間,工作人員首次對伊德福的霍拉斯神廟進行了改造和照明設施安裝。此外,開羅古跡拯救和修繕工程正在進行中,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改造工程繼續推進,開辟了新的文物展示場地,按照歷史順序設置展覽,并專門為伊斯蘭藝術的各個門類開設了展廳。蘇珊?穆巴拉克博物館改造項目也開始實施,這是全國范圍內第一座專門為兒童開設的博物館。2月,穆巴拉克總統為達爾?庫圖布舊樓改造和修繕工程剪彩。作為穆阿茲丁?安拉?法帖米大街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古老的素丹?卡拉文系列建筑也得到了修繕和改造,其中的很多文物被轉移到大埃及博物館和福斯塔特的文明博物館。同時,埃及文物信息系統工程也在繼續進行,旨在為每件埃及文物進行認證。其他重要考古工程還包括:盧克索維護工程:對包括盧克索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在內的多個景點進行維護。考古學家發現了古代連接盧克索神廟和卡爾納克神廟的古道卡巴什道,即獅身人面像道。此外,帝王谷地區得到了修繕。盧克索城在三年一度的伊斯蘭城市組織舉辦的伊斯蘭歷史名城競賽中獲得了第二名。金字塔高原改造維護工程:已經進行了8年,分三期完成,目前已經完成前兩期。這一工程對金字塔的石料進行全面的維護和修繕,由于工程難度大,危險性強,需要分幾個階段完成,耗時數年。此外還對薩卡拉的祖瑟金字塔進行修繕,并治理金字塔和南部陵墓出現的塌陷現象。伊斯蘭文明博物館工程:該博物館位于古埃及城市福斯塔特,面積25費丹,工程分兩期完成,第一期包括博物館的全部建筑工程,第二期包括博物館的展覽設置和電子安保系統的安裝。這座博物館被認為是全世界同類博物館中最重要的一座,將展出超過25000件文物,體現埃及文明各個發展階段的風貌。博物館的選址考慮到福斯塔特地區可以縱覽埃及的一系列重要古跡,能看到吉薩金字塔、懸空教堂、科普特博物館、阿慕爾?本?阿斯清真寺和本?阿茲拉神廟。大埃及博物館工程:大埃及博物館靠近薩金字塔,面積117費丹,將展出至少10萬件法老時代、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物。工程的第二期從2006年開始施工,包括文物儲藏庫、修繕中心、電站、供暖中心等。共有來自5個國家的14個顧問事務所參與博物館的設計。博物館預計將在2011年主樓完工且展品安置完畢后開館。這項工程還包括一個內容,就是建設一處考古宣傳區,并為兒童建立一座博物館,同時建起一座會議廳和幾座報告廳。《時代》將這項工程列入了未來一段時期將對人類文明產生重要影響的十大項目,且排在第二位。海外埃及國寶展 2007年,埃及在世界多個國家的博物館舉行了海外國寶展,在巴黎、波恩、東京、斯圖加特、麥納麥、倫敦等城市引起了很大反響:倫敦“圖坦卡蒙與法老世界展” 2007年11月13日,蘇珊?穆巴拉克夫人和英國王儲查爾斯在熱情的英國觀眾的注目下共同揭幕了這場圖坦卡蒙展。展覽于11月15日起對公眾開放,截至2008年8月30日,預計將迎來200-300萬參觀者。圖坦卡蒙展是一系列巡回展覽,2004年從瑞士的巴賽爾開始,到德國的波恩,然后在美國的洛山磯、佛羅里達、芝加哥、費城展出,隨后轉到倫敦。圖坦卡蒙國王并不是第一次訪問倫敦,而是早在1972年就曾到過倫敦。也就是說,這次展覽是圖坦卡蒙與英國首都闊別35年之后的重逢。展覽體現了黃金法老一生的經歷,也講述了他的家族中其他人的事跡,如艾肯納頓、尤亞圖亞等。2012年還將在倫敦舉行一次展覽,名為“圖坦卡蒙與法老世界”,將展出埃及最著名法老胡夫、拉姆希斯二世、胡爾馬哈卜、塔赫塔姆斯三世和圖坦卡蒙留下的文物,這一展覽在倫敦展出有著雙重意義。一方面,英國民眾對圖坦卡蒙這位英年早逝的法老有著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圖坦卡蒙法老的陵墓正是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在1922年11月4日發現的。這次展覽通過130件歐洲人從沒見過的展品向人們展現了第十八王朝時代埃及的面貌。這些文物可追溯到3000-3500年前,其中50件來自圖坦卡蒙這位小法老的陵墓,此外還有提巴主人和保護神阿蒙神、塔赫塔姆斯一世國王和艾赫摩斯國王三位一體的塑像、塔赫塔姆斯四世及其母親的二合一塑像、圖亞面具、納法提提王后頭像以及圖坦卡蒙國王留下的一批文物。亞歷山大圖書館:樹立在埃及土地上的人類文明燈塔亞歷山大圖書館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因此埃及決定重新修建這座圖書館,使之成為世界向埃及打開的一扇窗,也成為埃及向世界打開的一扇窗,成為數字化時代的先進文化機構,也成為教育與交流的中心,傳播對話、互諒精神。為了達到這些目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不僅被當作圖書館來使用,而是被當作一座大型的文化中心,不僅有藏書數百萬冊的圖書館,而且還設有1座網絡中心、試聽室、盲文圖書室、兒童圖書室、建筑圖書室、微型影片室、稀有圖書室、私藏圖書室6座分門別類的圖書室、文物館、手稿館、科學史館、天文館、兒童科普館3座博物館、3座常設展廳、5座臨時藝術展廳、1座可容數千人的會議中心、7座分別用于手稿研究、文物鑒定、文本與圖紙研究、信息科學研究、地中海亞歷山大研究、藝術研究、科學研究的研究中心和1座討論大廳。不僅各個圖書室讀者絡繹不絕,亞歷山大圖書館內的博物館也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參觀者。博物館展出法老時代、古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伊斯蘭時代的文物,這些文物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各個科研中心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開放。亞歷山大圖書館建成5周年 2007年10月16日是亞歷山大圖書館建成5周年紀念日,30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亞歷山大圖書館下屬學會成員及相關人士從世界各地趕來出席了盛大的慶祝活動。主辦方在慶祝活動中安排了一系列藝術、科學、社會活動,放映了一部關于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紀錄片。紀錄片展示了《阿斯旺宣言》發表時期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最初形態,介紹了五年的發展歷程,五年中在亞歷山大圖書館舉行的會議以及曾到圖書館參觀的國際要人。此外還放映了法國影片《伊斯蘭教的黃金時代》,介紹了著名阿拉伯科學家為推進各學科發展做出的貢獻。穆巴拉克總統2007年12月4日訪問希臘期間在雅典會見了一批亞歷山大圖書館下屬學會的成員。他在會見中表示,亞歷山大和亞歷山大圖書館是古埃及文明與古希臘文明交匯的象征,見證了這兩大文明在人類歷史上做出的貢獻。亞歷山大圖書館的主要成就和重要事件亞歷山大圖書館是各種文明相互交流的真正橋梁,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舉辦了許多科學、文化、藝術方面的會議,一年內舉辦活動550場,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永恒的埃及”網站亞歷山大圖書館取得了許多成就,“永恒的埃及”網站是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該網站使用先進的技術,利用高清晰的圖片、動畫、模擬場景、三維模型等手段,對埃及的歷史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網站提供三種語言界面,包含一個目前網絡允許的最大的數據庫,提供有關埃及文物的信息。即時翻譯系統在聯合國的支持下,2006年10月3日,即時翻譯系統正式在互聯網上投入使用。這套系統以多種語言提供各種文化信息和知識,使讀者在閱讀任何詞條時都能立即獲得阿拉伯語譯文。阿拉伯改革論壇 2004年3月,阿拉伯改革論壇會議在亞歷山大圖書館舉行,這是亞歷山大圖書館舉辦的最重要會議之一。在這次會議上,與會者發表了《亞歷山大文件》,對阿拉伯世界的改革路線進行了規劃,建立了阿拉伯改革論壇。該論壇的宗旨是普及在第一次改革大會上形成的阿拉伯全面改革概念,并通過對阿拉伯世界改革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深化這一概念。論壇每年舉行一次阿拉伯改革大會。第二屆會議于2005年3月13-15日舉行,主題為“成功經驗”,第三屆會議于2006年3月1-3日舉行,主題為“民間組織面臨的挑戰和任務”。亞歷山大圖書館學院亞歷山大圖書館建于2004年4月3日,建設目的在于發揚舊亞歷山大圖書館精神。舊亞歷山大圖書館曾為培養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做出了貢獻。該學院致力于推動科學和藝術工作,通過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的交流同其他國家建立良好的關系,宣揚科學精神,宣傳埃及和本地區的科學成就,支持本國文化向其他文化開放,舉辦文化會議,強調寬容、理智和對話精神。學院的工作人員努力在具有上述主張的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之間建立聯系網絡并持續維護這一聯系網絡。啟動國際數字化圖書館 2007年10月15-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會議,宣布啟動互聯網國際數字化圖書館WDL。亞歷山大圖書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都加入了這一項目。百萬圖書工程亞歷山大圖書館同中國、印度、美國等國家合作開展了這一工程。工程內容主要是在3年內將1百萬冊圖書進行數字化處理,放到互聯網上,并致力于將所有已出版的圖書進行數字化處理,讓全世界千百萬讀者能夠方便地閱讀。啟用阿拉伯文的發展門戶網站 2007年3月初,亞歷山大圖書館同華盛頓發展門戶網站機構合作,將該網站的阿拉伯文界面放到互聯網上投入使用。該網站以全面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內容,介紹國家為實現發展所奉行的中心思想和進行的科學實踐。為研究者服務的雕刻數字圖書館這座雕刻數字圖書館是研究亞歷山大圖書館內的圖紙研究中心的最主要成就之一,在這一專業領域領先于國際上其他的研究中心。目前,這座數字圖書館的第一期建設已經完成了很大一部分,收集了2000多件雕刻作品,以阿拉伯文和英文兩種文字介紹,便于查閱。雕刻數字圖書館的第二期工程結束后,收集的雕刻作品將達到5000件。現代埃及歷史門戶網站該網站介紹埃及從穆罕默德?阿里時代至今的現代史發展過程,設有大型圖片庫,包含有關埃及體育運動發展的資料。千女和平展 2007年10月24日,“千女和平”展在亞歷山大圖書館舉行,蘇珊?穆巴拉克夫人出席并發表講話,指出阿拉伯婦女在實現地區和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千女和平”展覽是亞歷山大圖書館和瑞士大使館合作舉辦的活動,早在2005年就已開始籌備。當時,在瑞士國民議會議員和歐洲議會議員露絲?賈比博士的倡議下,一支瑞士工作組收集了1000名為世界做出貢獻的女性的故事,并以“千女和平”的名義申請參加諾貝爾獎評選。烏卡漢和哈桑?法特希展亞歷山大圖書館2004年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烏卡漢建筑獎獲得者作品展,以幾年烏卡漢機構設置這一獎項30周年。這一獎項用于表彰那些為伊斯蘭社會服務的建筑工程。展覽展出了30年來28個國家建設的95個獲得該獎的建筑項目。在展覽上,參與者就展出的獲獎建筑項目以及如何保護古跡進行了討論,認為美并不一定需要財富來實現,發展中國家同樣存在風格高雅的世界級建筑。亞歷山大圖書館還于2007年10月同巴黎阿拉伯世界學院合作,舉辦了埃及建筑之父哈桑?法特希的作品展。10月25日,為慶祝哈桑?法特希1980年獲得烏卡漢建筑獎紀念日,亞歷山大圖書館舉行研討會,與會者各抒己見,討論了各種設計風格以及富于科學性的古代建筑,肯定了這些建筑在泥土的使用方面的先導性作用,認為這有利于進一步發展適合埃及土質的建筑技術。其他活動亞歷山大圖書館將《埃及面貌》一書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并放到互聯網上;圖書館藏書達到了555555冊,最后一冊書是德國在16世紀出版的《元素》,作者是公元前3世紀的伊格里德斯,該書是那一時代數學和工程學領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亞歷山大圖書館還將《科學婦女報告》和瑞士武裝部隊民主統治中心發表的《不安定世界的婦女會議報告》的阿拉伯文版本數字化并放到網站上;亞歷山大圖書館和平研究學院啟用;圖書館舉辦了主題為“科學婦女”的為期兩天的國際會議,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和重要人物出席,會議為在科學領域工作的婦女的作用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并討論了女性科學工作者可能遇到的困難;亞歷山大圖書館還舉辦了科技婦女阿拉伯網絡會議(ANWIST)。此外,亞歷山大圖書館還舉辦了中東北非環境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網絡會議(MENANEE),討論了生物多樣化、環境政策、水經濟、氣候變化、自然資源的經濟效益及其環境代價等問題,來自哈佛大學、瑞典、中東和北非的科學家和重要人物出席了會議。亞歷山大圖書館還將于2008年舉行第4屆維基百科會議。維基百科全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語種自由編纂百科全書,這是其年度會議首次在阿拉伯世界舉行,亞歷山大也成為了第一個舉辦該會議的阿拉伯和非洲城市。電影百年電影無論作為一種傳遞思想和知識的手段還是一種娛樂工具,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百年來,埃及電影在宣傳埃及形象和深化埃及的阿拉伯屬性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07年6月20日,埃及正式出現了電影,2007年是埃及電影百年紀念。一百年前,第一部埃及電影制作完畢,記錄了阿巴斯?希勒米二世總督在亞歷山大的阿布?阿巴斯郊區為宗教學院剪彩的過程。埃及第一位演員穆罕默德?凱利姆1918年拍攝電影《貝杜因人的光榮》和《致死的花》,第一次站到攝像機前,標志著埃及有了電影表演藝術。穆罕默德?比尤米導演從德國回來后,埃及電影事業快速繁榮起來。他于1923年拍攝了埃及的第一部長篇故事片,是一部名叫《圖坦卡蒙的國度》的默片。穆罕默德?比尤米還開辦了埃及第一家電影報《阿蒙電影報》,盡管該報刊僅發行了四期,每期僅有一篇文章。 1927年,埃及生產并放映了兩部影片《沙漠里的吻》和《夜晚》。以作家穆罕默德?侯賽因?海凱勒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宰伊奈布》也是那一時期最著名的電影之一。1932年,埃及電影《女主人的孩子們》的出現標志著埃及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935年,經濟學家塔拉特?哈爾卜建立了埃及電影制片廠,埃及電影事業又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時的埃及電影著重表現阿拉伯民族的主流價值觀,如犧牲精神、正義戰勝邪惡的信念等,1939年生產的電影《決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埃及電影報》也在這一時期開始發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電影報之一。二戰后,埃及電影的生產量逐年增加。隨著7月革命的爆發,“電影明星”這個詞開始在海外電影發行市場流行,阿拉伯觀眾也普遍認識了一些電影明星。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以批判英國占領為主題的電影,如《穆斯塔法?凱米勒》、《真主與我們同在》、《我心的回應》等。埃及局勢穩定后,出現了一批愛情電影,如《廢墟中間》、《我的生命在哪》等。一些電影表現埃及人的生活疾苦和埃及文化,或者表現男女之間的關系,如薩拉赫?阿布?賽伊夫導演的《我是自由的》。 20世紀60年代,埃及的許多電影贏得了大眾的好評,如《我家有個男子漢》、《開羅30》、《禁止》、《土地》、《有點怕》等,還出現了一批歷史題材的電影,如夏迪?阿卜杜?薩拉姆導演的《木乃伊》,在國際上受到了普遍好評,在多個國際級電影節上展映,獲得了多個國際獎項,并被列入世界百部最佳影片。 1973年10月戰爭勝利后,很多電影人利用這一題材進行創作,出現了《圓月》、《一生就是一瞬》、《子彈還在我口袋中》等電影。 80年代,埃及出現了一批科班出身的電影導演,如阿提夫?提布、拉法特?邁西、海利?巴沙拉等。這些導演創作的電影關注埃及社會現實,如《公共汽車司機》、《山頂居民》等。此外,還出現了多部討論埃及社會中的問題和現象的喜劇片。從90年代至今,埃及建成了數十家新的電影院,并對舊電影院進行了翻修。阿迪勒?伊瑪姆、努爾?謝里夫、已故的艾哈邁德?宰奇等電影明星爭相向觀眾奉獻了許多題材新穎多樣的電影作品。在過去的一百年里,埃及共生產電影約3600部,其中很多至今仍在阿拉伯衛星電視臺播放。埃及出現了很多大型的電影制作公司,往往為制作一部電影斥資數百萬埃鎊。國家也大力支持電影生產事業,為之撥款2千萬埃鎊,并在互聯網上開設了電影電視藝術教學系統。在埃及電影發展史上,涌現了一批優秀的人才,他們貢獻了優秀的作品,在電影事業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跡,其中一些人成為了世界級的電影人,如尤素福?沙辛、奧馬爾?謝里夫、賈米勒?拉提布等。埃及電影百年慶祝活動電影是一項古老且重要的產業,因此,2007年全年,埃及將以各種方式慶祝電影百年。國家還為此建立了埃及電影檔案。慶祝活動主要包括:在埃及國家電影節期間展映10部老電影;舉辦展覽,展出不同時期的攝像器材、相關圖片、埃及電影發展史上最優秀電影劇照、埃及電影明星物品以及演員、導演和攝影師照片等,展品中包括一架19世紀的以油燈或蠟燭照明的35毫米純手搖電影放映機,很多展品都屬于珍貴文物;6月,亞歷山大圖書館藝術中心為電影百年舉行慶祝活動,放映了多部紀錄片和故事短片,并選出象征電影百年的100部電影全年展映;國家對優秀電影人進行表彰,并在電視臺全年播放早期電影;多個國際電影節專門增加了一項內容,展映能夠代表埃及電影發展史的埃及電影,布魯塞爾阿拉伯電影節、巴黎電影節、拉巴特國際電影節、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等電影節都采取了這樣的做法,特別是意大利的陶米拉電影節,舉辦的日期正好是埃及第一部電影制作完成一百年紀念日。埃及百部最佳影片包括:《決心》、《土地》、《木乃伊》、《禁止》、《哈迪德門》、《一個女人的青春》、《開始和結束》、《公共汽車司機》、《挑逗婦女》、《納希爾?薩拉丁》、《布斯塔吉》、《第二個妻子》、《新娘的母親》、《開羅30》、有點怕》、《我心的回應》、《麻鷸的指控》、《我要解決》、《我家有個男子漢》、《無辜者》、《米拉瑪爾》、《亞歷山大》、《卡爾納克》、《賈米拉?布?海爾德》、《恥辱》、《日落和日出》、《復仇王子》、《昆迪勒還是哈希姆》、《廢墟之間》、《尼羅河之子》、《埃及哈度臺》、《宰伊奈布》、《薩拉瑪》、《懲罰與復仇》、《薩曼與秋天》、《善有善報》、《宮間街》、《我是自由的》。 2007年的電影節 2007年埃及共在海外舉辦了7個電影周活動,并在海外參加了21個國際電影節。埃及國內也舉辦了多個電影節:第17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于2007年3月1-8日舉行,來自42個國家的電影人攜帶245部作品參加,很多從童年就開始參與電影拍攝的電影人在這次電影節上得到了表彰。這次電影節還開設了向兒童介紹電影制作過程的工作間。第13屆埃及國家電影節于2007年4月22-30日舉行,共有136部電影參加,包括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和動畫片。數字電影《2/26》成為了參與該電影節的第一部數字影片。第4屆費尤姆青年國際電影節于2007年4月22-30日舉行,來自8個國家的75部電影參加。電影節為幾代埃及愛情電影的著名演員頒獎。第11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節于2007年9月3-9日舉行,來自41個國家的電影人攜帶96部電影參加了評比。該電影節有著獨特的側重面,主要評定紀錄片、短片和動畫片。摩洛哥是本屆電影節的主賓國。第23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于2007年9月7-11日舉行,來自25個國家的42部電影參加。本屆電影節首次接納了20部紀錄片和短片參加數字電影獎項的評選。此外,已經連續4屆沒有進行的埃及電影全景介紹在本屆電影節上得以恢復,在商業展映之前放映了優秀影片。由于阿爾及爾被選為2007年阿拉伯文化之都,因此本屆電影節選擇了阿爾及利亞作為主賓國。第31屆開羅國際電影節于2007年11月27日-12月7日舉行,來自55個國家的160部電影參加。主辦方選擇了女法老伊希斯作為本屆電影節的標志。電影節為埃及電影百年舉行了慶祝活動。主辦方還將本屆電影節作為已故喜劇藝術家納吉布?里哈尼的一種悼念儀式。埃及首次以4部影片參賽。本屆電影節的主賓國是英國。全民閱讀:為生活而閱讀由蘇珊?穆巴拉克夫人倡導的全民閱讀工程是國家對文化事業高度重視的明證。國家認為文化在塑造適應時代需要、應對時代挑戰的人才方面發揮著建設性的作用。全民閱讀工程于1991年開始實施,提出了“每個孩子一本書”的口號,隨后在1994年推出了家庭圖書館文化工程,出版了三套叢書。目前家庭圖書館已經出版圖書58套,涉及藝術創作、科學研究、考古等多個領域,并推出了許多世界文學名著,滿足青年和兒童的不同需要,。 2007年全民閱讀最高委員會決定將全民閱讀工程從暑期活動轉變為一向長期持續的全國性運動,鼓勵全社會讀書,使讀書成為兒童、青年和成人的一個基本習慣。全民閱讀全國運動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啟動,舉辦了圖書節等多種活動,包括由全國各省作家參與的81個“書與作家”研討會、分為6-12歲組和12歲以上組的“7×7”競賽、所有年齡人群均可參加的“埃及讀者”競賽等。國家青年委員會和文化宮總署還開展了全面覆蓋農村地區的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