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影院在线午夜/成 人 黄 色 视频免费播放/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清真寺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濟南清真大寺及其伊斯蘭教碑刻

來源:伊斯蘭之窗 時間:2010-03-25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在齊魯大地的山東省,生活著50多萬穆斯林,而在省會城市濟南市有10多萬人,約占全省穆斯林總數的1/5。
 

    濟南市回民小區(屬濟南節歷下區)位于濟南市中心繁華鬧市,東面毗臨濟南市標志的趵突泉公園和泉城廣場,大小清真餐廳鱗次櫛比,而給人印象最深地是那一個個24小時營業的燒烤店,這里已成為濟南人時尚飲食之地。
 

    在回民小區永長街(原名禮拜寺巷)由南向北,在不足1公里的地方分別建有3座清真寺,清真南大、清真女寺、清真北大寺。
 

    南大寺——歷史悠久 氣勢恢宏
 

    濟南清真南大寺是我國最早的著名清真寺之一,也是濟南是最古老、最宏大、最完整的清真寺建筑群體,清真寺現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大殿面積1200平方米。據山東現保存最早的碑刻《濟南府歷城縣禮拜寺重修記》記載,在元朝,濟南就有清真寺的存在,而原歷城縣歷山頂西南處的烏滿喇巷中清真寺,后因修建運鹽司,于公元貞元(1295年)由歷山頂烏滿刺巷遷于今濟南清真南大寺現址。剛開始有楹殿數間,主持教務的滿喇名艾迪。主明正統元年濟南人陳禮任掌教,市地拓基,修建院墻,增建禮拜殿,南大寺始具規模。后經明弘治、嘉靖、歷史、清乾隆、嘉慶、道光、同治以及民國年間多次修繕擴建,日臻完善。
 

    南大寺建筑風格既訪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筑的宏大威嚴、典雅端莊,又帶有伊斯蘭教的以大殿為主體,配建望月樓,班克樓等特有的建筑構造格局,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即中國化了的伊斯蘭教建筑模式。
 

    濟南南大寺不僅是濟南歷史最為悠久的清真寺,同時,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注重楹聯,碑刻等傳統文化遺存,其中現立于南大寺內明弘治的《濟南府歷城縣禮拜寺重修記》,是山東伊斯蘭教現保存最為完好撮早的一塊碑刻,它已成為研究山東省以及濟南市伊斯蘭教史最為可靠的資料之一(見鏈接一)由北碑可信地證明在元朝,濟南市就有清真寺的存在。而作為中國伊斯蘭教教理碑的《來復銘》碑(見相關鏈接2)是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濟南南大寺掌教陳思撰文。
 

    該碑前半部講真主“錫命圣人”,歸結為人之“來”,后半部講人們“以事其天”,歸列到人之“復”,該銘文155字,基本上前半部以四字韻文闡發伊斯蘭教關于真主的地始本質和造化萬物“大能”的理論,后半部以雜言散文闡明心性之說,銘文以宋明理學為概念,闡發教理,是以儒釋伊的典范作用。
 

    《濟南府歷城縣禮拜寺重修記》
 

    賜進士中順大夫陜西按察司副使致仕 青齊劉瓚撰
 

    欽差鎮國將軍山東都指揮使司都指揮 金臺楊勝書
 

  欽差鎮國將軍山東都指揮使司都指揮 金臺楊銘篆
 

    禮拜寺舊在歷山西南百許步,厥始莫詳。大元乙未春,山東東路都轉運鹽使司都使木公八刺沙,奉命撤寺,建運鹽司,乃徙置于濼源門西錦纏溝東,聊建殿楹,立滿喇艾迪掌焚修事。至我朝宣德丙午,滿喇缺人,適陳公英三使西域,拜宮序班,致政歸來,乃薦木公鐸接其傳焉。迄我圣天子,正統改元。公鐸又舉陳禮主掌教事,始至,進謁寺下,俯仰太息,頹然數楹,不蔽風雨。以故市民地十余丈,以拓其基,外繚以周垣,內建禮殿五楹,其費旨公。陳璽乃禮之子,弘治戊申,知府蔡公晟,暨知縣盛公敬,請于藩司薦璽于禮部,答付來,住持其寺,繼其志,述其事。迨弘治壬子秋,諗于眾曰:“教由圣人立,寺為吾教設,回教名寺,由寺以表吾教也。顧其規模狹隘,不易容眾,是以復市民地丈尺若干。門南向于禮為不稱,易之而面向東焉。置齋戒所于禮殿南,立霽學堂于二門前,建庖櫥于大門內,興夫庫以儲藏慎終具。其費資皆教中趨義者助焉。”以是歲仲秋始事,越明年季冬始落成,辟地而廣,易舊而新,門觀顯嚴,殿宇崢嶸,觀者嘖嘖然嘆賞,以為盛舉,豈可使后之人無傳焉。以是唐君世杰,則以其意,不遠地里,躬詣青州來請,且曰:寺制雖具,教中未知所記愿吾子因是而有以發焉。予忝教末,及世杰請之甚堅,欲辭焉,意不可卻矣。唐初開元年,有圣人者出,代天傳道,始自西域。漸入中華,天下率由者眾,其道故多端矣,而其教人之要則有成焉。所謂誠、禮、齋、濟游是已。誠者,物之終始,君子誠之為貴;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齋者,齋戒沐浴,遷善改過;濟者,補其不足,助其不給;又有游焉,游諸西域,以格享上天。今寺制既具,固不偶然,抑凱無益之舉哉。講學習討論,示人以知此者,在是;省察克治,示人以體此者,在是;仰拜造化萬物者,在是;頌禱天子萬壽者,在是;稱愿宗社人民,安固如泰山者,亦在是。豈曰小補哉!若夫,謁寺以望虎泉春洞居其東,泰山闕里奠其南,北有張公祠大舜田,西有班超墓,翠陰亭。圖怨于未見,悟道于無形,皆于此得之,豈惟觀寺制美而已哉!予故為記,又課凡助之者并列其姓氏于碑陰,用以告夫來者。
 

    大明弘治已卯歲夏五月吉旦 明威將軍濟南衛指揮 僉事法顯宗立石
 

    《來復銘》
 

    無極太極,兩儀五行,元于無聲,始于無形。皇降衰彝,錫命吾人,與生俱生,與形俱形。仁人合道,理器相成。圣愚異稟,予賦維均。是故心為郛廓,性為形體。繇太虛,有天之名;繇氣化,有道之名;合虛與氣,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存心與性,以事其天;慎修厥身,以俟此命;主敬窮理,以養此性;戒慎恐懼,以體此道;不愧屋漏,以事此心。斯與造物為徒矣。不爾,天顧畀之,人顧棄之[4],其將何以復帝者之命?
 

    譯文:
 

    宇宙萬物,從無到有,由渾濁而分化成陰陽天地。
 

   金木水火土,應運而生。
 

    天地運行,乾坤轉換,萬物萌生。
 

    宇宙萬物,從無聲而生,由無形而始。
 

    真主給我們排了品位,立下了法度,
 

    把生命賜予了我們。
 

    他給了我們生命我教們才能生,
 

    他給了我們形態我們才有了形體。
 

    從此仁愛的觀念與人性同于正道,
 

    精神與物態才相輔相成。
 

    賢能的和愚笨的雖稟賦各異,
 

    但真主賜予的卻都是等同。
 

    所以說,心只不過是個內在的軀殼,性也只是外部的形體。由太虛的萬千變化就是天,天地之間,因氣的變化而生萬物,這就是道。把天與道合二而一,就是宇宙外部的形體,這才是真正的性;而把外部的形體與人內在的精神合而為一,這才是真正的心。把天地之氣融于內在的精神之中,就能修養自己,守住自己的精神,領悟天地的正性,融而貫之,就是養育我們的真主指導的正道。謹慎從事,禁戒小心,修養身心,勿違主道。我們的一切都要遵從主的前定。敬畏真主,探求教理,用天地靈氣,經訓哲理,修養我們的靈性,誠惶誠恐,謹從教法,來用心體會主道。不欺暗室,不起邪念,慎獨自處,時刻向真主表達歸順之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真主所喜愛的人,成為真主的真正仆人,與主意相通。如果不這樣,真主將會拋棄我們,人們也將拋棄我們,那么,我們將用什么來回歸真主,用什么來回復真主交給我們的使命呢?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