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北部著名文化城市米蘭﹐穆斯林人口有五萬人﹐他們大部份屬于一個組織“伊斯蘭教社團”(CO﹒RE﹒IS)。 穆斯林社會由不同的種族構成﹐但是共同的信仰興趣把他們聯合了起來﹐在市中心共同建造了一座清真寺﹐這是當地穆斯林文化傳統的共同需要。 意大利伊斯蘭教社團總部就設在清真寺中﹐在全國七的省區有十個分支機構。
瓦西德清真寺于2000年制定規劃﹐當時得到了市議會各黨派的支持和市政府的批準﹐選擇了市中心的一塊土地﹐2002年開工建造。 同年﹐伊斯蘭教社團副會長葉海亞‧帕拉維希尼被選入羅馬大清真寺董事會懂事﹐通過他建立了米蘭穆斯林社會同全國的聯系。 瓦西德清真寺占地700平方米﹐前有門廊﹐后有花園﹐以禮拜殿為建筑主體﹐外形體現了伊斯蘭式建筑風格。
瓦希德清真寺又是一座伊斯蘭教育中心。 生活在西方國家的穆斯林﹐假如沒有正常的教育﹐穆斯林社會極容易偏離正道﹔孩子們沒有教育可能墮落到底層社會﹐伊瑪目沒有教育有可能受國外極端思想影響。 這座清真寺附屬300平方米的建筑﹐用于教育﹑文化和媒體宣傳﹐有學校﹑演講廳﹑會議室﹑圖書館﹐不僅滿足本市或意大利的伊斯蘭培訓需求﹐而且經常在這里舉行歐洲國際培訓活動。 意大利從歷史上位于歐洲南部的前沿地區﹐同中東地區一衣帶水隔地中海相望﹐承擔著東西方文化和宗教交流的使命。 米蘭市中心的瓦希德清真寺暨文化教育中心﹐擔負著意大利的歷史使命﹐而且有承上啟下的時代功能﹐代表穆斯林世界在這里宣傳和培訓中正的伊斯蘭。
不同文明只有在相互隔離和疏遠中發生沖突﹐而在互相了解和互相學習中﹐共同追求和平共處﹐斷絕了發生“文明沖突”產生因素。 例如分別在2006年合2009年﹐這里曾經兩次同米蘭猶太人組織舉行座談。 雙方在尊重各自信仰的友好氣氛中﹐討論認主獨一的崇高信仰﹐體現了意大利多元文化的發展趨勢。 自從有了這座米蘭大清真寺和伊斯蘭文化中心﹐多種文化的交流會議成為經常性的活動﹐使許多政府官員和市議會中各政黨代表看得明白﹐伊斯蘭是人類和平的使者﹐同恐怖主義毫無瓜葛﹐改變了許多人對伊斯蘭的傳統成見。 由于瓦希德清真寺在米蘭的積極表現﹐2009年伊斯蘭教社團向意大利政府建議﹐希望在穆斯林居住的地區多增加清真寺的數量﹐便于當地穆斯林的宗教活動﹐也便于穆斯林同社會交流。 事實上﹐在許多地方﹐穆斯林因陋就簡租用或購置了一些廢棄的空間﹐如車庫﹑地下室﹑工廠廢車間為禮拜的場所﹐既不利于穆斯林兒童教育﹐也不利于穆斯林同社會友好交往和融入西方社會。 因此﹐政府應當理解穆斯林﹐幫助他們發揮積極的社會功能﹐成為意大利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動力。
意大利各地政府在市政討論社會問題時﹐在有關穆斯林的議題中﹐少不了以米蘭瓦希德清真寺為示范例子﹐展示穆斯林社會的文化特征和行為表現。 例如在一次倫巴底市議會的社會問題大辯論中﹐關于意大利青少年道德表現和信仰教育問題時﹐米蘭瓦希德清真寺成為一個有成就的先例。 當一個城市出現多種民族和種族人群時﹐地方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信仰場所和教育機構﹐可以保證他們的子弟循規蹈矩﹐不會淪落為社會流氓集團或黑社會。 米蘭的伊斯蘭教社團為意大利各級政府啟動了一個多元化市民管理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