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古蘭經》經文啟示,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斗,故又稱禁寺。此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規模宏偉,經幾個世紀以來的擴建和修葺,特別是沙特時代的擴建,總面積擴大到18萬平方米,可容納50萬穆斯林同時作禮拜。禁寺有精雕細刻的25道大門和7座高92米的尖塔,還有6道小門,24米高的圍墻將門和尖塔連接起來,6座塔分別聳立在3座主要大門的兩側,另一座塔則與直徑為35米的圓頂毗鄰。這7座塔環繞著圣寺,象征著一周的天數,巍峨高聳,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全寺圍墻西北長166米,東南長近170米,東北近110米,西南約111米。禁寺的整個建筑、墻壁、圓頂、臺階、通道都是用潔白大理石鋪砌,驕陽之下光彩奪目,氣勢磅礴。入夜,千百盞水銀燈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晝,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禁寺廣場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爾白,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內 三根頂柱昂然挺立,其東北側裝有兩扇金門,高3米,寬2米,離地約2米,用286公斤赤 金精工鑄成。圣殿又稱天房,終年用從天降下的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簾上用 金銀線繡有經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這一傳統已綿延1300多年。天房外東南角一米半 高處的墻上,用銀框鑲嵌著一塊長約30厘米的隕石,即有名的玄石,呈褐色,略帶微紅, 被穆斯林視為神物,相傳它還是易卜拉欣時的遺物。朝覲者過時針方向游轉天房走過此 石時,都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天房東面正對黑石處,有個四柱圓頂小閣, 圍以方形銅柵欄,閣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下的腳印。
每年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世界各地虔誠的穆斯林都辛勞跋涉,干里迢迢來到麥加大清真寺朝圣,瞻仰真主真神和他們指點的圣地圣石。克爾白圣殿被稱為伊斯蘭教的第一圣殿,是全世界穆斯林朝覲的中心。圣殿克爾白在禁寺廣場中央。克爾白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又稱天房(真主的房子)。
巖石建成,殿高14米多,殿的四角依所朝方向分別稱為伊拉克角、敘利亞角、也門角和黑色角。殿門為金制,位于東北角,高3米,寬2米,離地約2米。殿內以大理石鋪地,3根大柱支撐殿頂。殿內以大理石鋪地,3根大柱支撐殿頂。圣殿自上而下終年用黑絲綢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門簾上用金銀線繡有《古蘭經》經文,帷幔每年更換一次,據說這一傳統自伊斯蘭創始以來已綿延1300多年。圣殿每年都要在回歷7月和國歷12月隆重地洗刷2次,洗刷時,沙特國王也親臨參加,洗刷過的水由參加盛典的各國朝覲者收集起來,盛在一些容器里,贈給知名官員。在天房外東南角1.5米高的墻上,鑲嵌著一塊30厘米長的帶有微紅的褐色隕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稱玄石,穆斯林視為神物。相傳是先知易卜拉欣遺留下來的。 繞玄石而行也是朝覲活動必有的儀式,一批批的朝覲者,匯集成一股人流,按逆時針方向繞克爾白和玄石步行7圈,人流走過此石時,爭先與之親吻或舉雙手以示敬意。天房東面,正對著玄石處有個小閣,四柱圓頂,四周圍以方形銅柵欄,傳說閣中有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時留有腳印之處。在麥加大清真寺內,有一眼古井,水深24米,清涼甘甜,穆斯林視為圣水,相信泉里有福澤。朝覲者游轉天房之后,必來飲此水,祈求吉祥,返回去時還經常大瓶小罐的裝上一些圣水帶回家鄉,當作珍貴的禮物贈送給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