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中國回族群眾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樞紐,自漢唐以來,大批來自中亞、西亞的穆斯林信眾留在寧夏,逐漸融入中華文化,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穆斯林少數民族——回族。如今,在寧夏全區600萬人口當中,回族人口占到了三分之一。民以食為天,融入中華文化的回族伊斯蘭教信眾以穆斯林傳統飲食為基礎,遵循伊斯蘭教“哈倆里”的理念,同時吸收中醫養生理論和中國傳統烹飪技術,形成了具有中華餐飲特色的回族清真飲食文化。寧夏自治區銀川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副巡視員馬鳳霞女士說,中國回族穆斯林始終將純正的清真飲食視為自身文化延續的一個標志。
馬鳳霞說:“清真食品作為穆斯林信仰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西部的回族穆斯林在一千多年來,堅持穆斯林清真飲食規則是始終不渝的。”
與此同時,生活在寧夏的各民族群眾都自覺地尊重穆斯林的生活習俗和飲食習慣。銀川市政協主席洪梅香女士告訴我們,在寧夏,90%以上的餐廳都是清真餐廳:“在我們寧夏,只要同行的人當中有一個人是回族的,那么大家都一起吃清真餐。”
伊斯蘭教對于穆斯林的飲食有著嚴格的規定,中國政府為此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穆斯林清真食品的優惠政策,培育清真食品產業發展,并將其視作維護和保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在政策和法律上給予充分保障。馬鳳霞表示,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在飲食加工、用料等各個方面都嚴格遵循清真食品的環境要求,這不僅僅是對于回族群眾信教傳統的尊重,更是關系到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一件大事。
馬鳳霞說:“寧夏回族穆斯林在加工、生產清真食品的過程中,始終嚴格按照伊斯蘭教對清真食品工藝的規定,進行選料、加工、儲藏、儲運等一系列工作。寧夏的清真食品產業的生產和經營一直是被當做一項重要的民族團結工程來做的。”
寧夏的回族群眾通過世代的總結和傳承,形成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清真飲食,而這也逐漸成為這個內陸省份走出去的一張強牌。
素有“中國清真美食之鄉”的吳忠市是寧夏回族人口聚居地,全市人口中50%以上都是回族穆斯林。發展回族清真飲食產業,打造清真飲食服務業,也成為吳忠市發展經濟的一條主要出路。
吳忠的澇河橋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是生產清真食品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它地處農業原生態地區,環境優越、水源清潔、遠離污染,整個企業年加工生產牛羊冷鮮肉近4000噸,牛羊肉副產品4000噸,年銷售額達3億元,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澇河橋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嚴格按照穆斯林的宰殺程序,羊頭朝西,也就是麥加的天房,宰殺過程必須由阿訇來進行。我們整個吊宰線一個加班工作日可以屠宰2000只羊,全自動的吊宰線使我們的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宰殺都是在一個相當衛生和安全的環境下進行的。”
2010年廣州舉辦16屆亞運會期間,為滿足眾多穆斯林運動員、官員及媒體人士的用餐需求,廣州亞組委成員曾前后3次親赴吳忠,實地考察澇河橋牛羊肉產品,認為這里的食品無論是質量、口感還是安全生產,各個方面都無可挑剔,最終將寧夏澇河橋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簽約為第16屆亞運會肉制品供應商。該公司先后向第16屆亞運會組委提供了300噸清真牛羊肉,其中80噸專供運動員食用。這也給澇河橋公司乃至整個吳忠大力發展清真餐飲奠定了信心。
在吳忠市,除了“澇河橋”清真食品家喻戶曉外,“沙漠王子”品牌也為眾多穆斯林國家所熟知。通過與沙特王國朝覲部簽訂合同,沙漠王子清真牛羊肉公司在未來五年,將每年為東南亞32萬朝覲的穆斯林提供朝覲期間的蔬菜、肉禽半成品,年產值達到了2.65億元人民幣。
清真菜系與中國菜系、法國菜系并稱為世界三大知名菜系,而中國的清真菜系不僅嚴格遵守清真食品安全規定,又兼容獨特的中國飲食文化,深受國內外各方喜愛。手抓羊肉就是寧夏回族的一道著名傳統小吃。
手抓羊肉選用寧夏同心等地的綿羯羊的肋條,將其剁成長條,在清水中刮洗干凈后置于開水鍋中,配以各種佐料,煮熟食用,羊肉老嫩適度、肉鮮味美。過去由于多在沿街攤點出售,吃者向以手抓之,因此以手抓羊肉命名。很多來自國內外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對寧夏手抓羊肉的美味贊不絕口。銀川市政協主席洪梅香女士說,穆斯林們都是好客的,寧夏的回族人們非常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前來品嘗地道的清真餐飲:“我會帶外來的朋友去有地方特色的回族宴去品嘗,從餐廳的布置、接待客人的過程,服務員的衣著服飾、菜肴等各個方面都會展示我們回族的文化。所有來到我們寧夏的客人都說這是他們吃過的最好的清真餐,他們還邀請我們走出去開辦餐廳。”
寧夏民族事務辦公室副巡視員馬鳳霞介紹說,全世界有將近13億穆斯林,全球清真食品、用品市場需求量逐年增長,前景十分廣闊。不僅穆斯林依賴清真食品,來自其它不同種族和宗教的人群也對清真食品有較高的需求。2009年初,寧夏頒布實施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認證通則》地方標準,涵蓋了清真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全過程,保證了食品的清真和安全管理符合國際通用的“從農田到餐桌”的整體過程控制理念,它的發布實施填補了中國清真食品認證標準的空白。目前,寧夏已經與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認證機構達成了相互認證協議。馬鳳霞表示:“通過我們和阿拉伯及東南亞伊斯蘭國家的認證程序,他們也來實地考察、了解,認為我們的清真食品加工時(是)完全符合條件的,所以我們目前可以拿到訂單直接出口。”
在2010年9月銀川舉辦的中國(寧夏)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期間,來自中東、中亞及東南亞的穆斯林客商們在考察并品嘗了寧夏的清真食品后都贊不絕口,紛紛表示了引進的合作意向。通過各方面的積極努力,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陸續與沙特、阿聯酋等國家開展了清真食品認證的相關工作。東南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如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積極與寧夏開展合作,并達成了初步投資意向。馬鳳霞介紹說:“我們著手與馬來西亞聯手成立一個寧夏—法西姆國際清真食品產業有限公司,這個合資公司可能3個月以后就可以正式掛牌運作。”
通過“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寧夏的清真飲食已經成為中國穆斯林文化的一個標志。通過飲食文化交流,世界各國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們將更多地了解中國回族和穆斯林文化,了解中國的宗教文化特色和民族政策,與此同時,寧夏通過發展清真食品,推動了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為寧夏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