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是我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下轄2個區6個鎮,常住人口約75萬人?,F有中小學校179所,學生97438人,教職工9838人。
近年來,三亞市以均衡發展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努力提升校長隊伍、教師隊伍素質,充分發揮教研隊伍、督導隊伍作用,加快實施“強基固本教育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引培工程”、“和諧教育工程”,全市基礎教育在硬件上實現基本均衡,在軟件上不斷推進均衡發展,教育質量取得新的突破。2009年獲得教育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地區”的表彰。
一、實施“強基固本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在硬件上實現基本均衡
1.全面推進學校布局調整。結合三亞城鎮規劃和教育實際,三亞市全面啟動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工程,按照“小學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區鎮集中,高中向城區集中”和“一個鄉鎮建設一所現代化示范初中和一所現代化示范中心學校”的思路,科學制定《三亞市中小學布局調整方案》和《三亞市中小學校布點圖》,采取“自然合并法”,整合和重組教育資源,調整和撤并地處偏遠、學生數量少、師資力量差的59所學校,其中教學點27個,完小52所,初中7所。
2.科學規劃中小學校園。一是做好全市教育用地專項規劃,出臺《三亞市中小學教育用地規劃》;二是做好中小學校園規劃,對布局調整保留下來的117所學校進行科學合理的校園建設總體規劃,匯編成《三亞市中小學校園規劃》,作為校舍建設的指導性文件,使校舍建設真正實現“改造一所,完成一所”的目標。
3.加大投入建設校園。根據《三亞市中小學布局調整方案》和《三亞市中小學校園規劃》,統籌制定《三亞市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三年總體規劃》,大力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近三年來,共投入學?;A設施建設資金約65900萬元,總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改擴建學校近100所,新建教學樓約13萬平方米、學生宿舍約3.5萬平方米,教師工作間約6.6萬平方米,加固校舍約14.9萬平方米;消除中小學C級危房約5萬平方米,D級危房約15萬平方米。特別是汶川大地震后,三亞將所有新建學校校舍的抗震強度提高一個等級,按照國家建設標準和省規范化學校建設要求,把所有中小學校園建設成最美的地方,把校舍建成最安全、最牢固、家長最放心的地方。
4.加強教學設備設施建設。幾年來,全市中小學校教育技術裝備經費市地財投入共計5794萬元,主要購置常規理科儀器設備和現代教育技術設備,以及學生課桌、圖書、圖音體器材、農村遠程教育維護和電子辦公設備等。目前,已建成農村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室117間,多媒體電教室181間,建立教育衛視寬帶接收站139座。全市113所學校通過光纜和ADSL連入城域網,中小學農遠設備100%全覆蓋,14所學校達到國家、省級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