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陜西省政協常委、民宗委副主任,西安伊斯蘭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陜西三寶雙喜集團總裁沙鵬程先生率領部分學者、企業家,西安新城區道北清真寺管委會部分成員、阿訇、坊民代表以及電視臺隨行記者,伊斯蘭文化研究會工作人員一行共計19人前往甘肅省、青海省等地,對當地清真寺建筑及管理進行為期4天的實地考察和參觀,并與當地伊斯蘭教協會以及清真寺管理人員就清真寺的管理進行了經驗交流。
2005年,位于西安市新城區自強路童家巷的道北清真寺,成為西安市市政府為迎接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第15次大會的召開,實施大明宮含元殿御道廣場改造的拆遷對象。在新城區區委、區政府的關懷下、在區建設局、宗教局等部門的大力協調下,在三寶雙喜集團總裁沙鵬程先生的參與與關注下,道北清真寺及其坊民顧全大局,于2005年10月14日與新城區建設局簽署了《道北清真寺拆遷安置協議書》,隨后搬入二馬路臨時過渡點進行宗教活動,等候再建。此舉在陜西省創造了清真寺“先拆后建”的先例,為大明宮含元殿御道廣場整體拆遷改造工程順利開展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第十五次大會如期在西安召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意義重大。
2008年,西安市市政府又開始實施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項目,根據西安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大明宮地區保護改造總體規劃,新道北清真寺又被劃入改造區域內。
此后,經過新城區棚改辦與道北清真寺坊民的共同努力,選定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旁銀河坊小區建設回民小區及清真寺,并于2009年8月12日簽訂了《道北清真寺重建及回民小區建設選址協議書》。
根據再建協議,建成后的新道北清真寺,具有濃郁的阿拉伯建筑風格。地上三層,建筑高度15.6米;4座宣禮塔高度達到43米,頂端有新月標識,并且可以通過螺旋樓梯直達塔頂念“邦克”喚禮;清真寺頂層中間設計有穹頂,穹頂直徑達12米并在頂部尖塔上設計有環形LED阿文標識(真主至大),屆時遠眺清真寺,高塔穹頂,相互交映,燈光璀璨,頗為壯觀;同時,為便于行動不便和老年人進寺禮拜,還為男女寺各配備電梯1部,禮拜大殿及各個房間都有冷、暖氣相連;為便于對外交流,還設計有電話及寬帶等智能系統;總而言之,新建的道北清真寺將是一座功能齊全、設施完善、造型美觀、賞心悅目的現代化清真寺,將為穆斯林群眾提供一個舒適的宗教活動場所。同時在清真寺旁還建設有住宅28789.5平方米、商業4881.1平方米的回民小區,使穆斯林群眾能夠在新的環境中依寺而居,傍寺而商。此項設計總計投資約1000萬元人民幣(包括報建、建安、辦證等費用),全部由西安市新城區建設局承擔。
由最初的只有建筑面積876.47平方米、磚混結構的道北清真寺到如今建筑面積2656平方米、框架結構的現代清真寺,以道北清真寺坊民之能力,是很難辦到的。但是幾年來,經過與政府有關部門的協商,最終能夠由政府全部斥資修建。這在理念上是一個大的突破,充分體現了新城區政府注重民族團結,尊重信教群眾利益的人文關懷精神,在全國具有榜樣作用。
在此期間,西安三寶雙喜集團總裁沙鵬程先生以個人在政界的影響力,對道北清真寺的拆遷安置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提供了相當的財力和物力的幫助,功不可沒。其富貴不忘回饋桑梓的舉動,贏得了坊民的贊揚,并帶動了本地區的其他企業家參與其間。
2012年,新建成的道北清真寺和回民小區將投入使用。為了進一步感謝西安市各級政府對道北清真寺及穆斯林群眾的關懷和支持,把新道北清真寺建成硬件一流,管理與宗教亦成為一流的民族團結、共建和諧社會的榜樣清真寺。沙鵬程先生又出資召集以上有關人員前往兩省進行考察與交流。
考察團一行所到之處,受到所到地伊協和清真寺的歡迎與熱情接待。在蘭州、臨夏、西寧,許多政府官員以及阿訇、穆斯林知名人士如蘭州伊協常務副會長穆文瑞阿訇,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協主席丁克迪先生,青海西寧著名企業家韓文科先生,西寧東關大寺伊瑪目馬長慶阿訇等聞知此事之后,認為西安新道北清真寺的建設,將在中國清真寺的建設史上開辟一個很好的先例,值得關注。西安市各級人民政府關心穆斯林群眾利益的作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民族宗教政策的開明、人性,值得欽佩。穆斯林企業家們利用個人魅力、財力及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服務于桑梓和民族宗教事業的赤子之心,值得肯定。道北清真寺坊民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的行為,值得學習。
此行的體會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和諧、學習、發展、進步。”
我們在蘭州考察之時,看到蘭州的伊斯蘭教呈現一派和諧的氣氛,使我們尤為感動。在蘭州南關清真寺,馬姓阿訇告訴我,現在在蘭州38坊所有清真寺,不分派別與門宦,都使用“太即維德”誦讀“古蘭經”。這得益于蘭州大學伊斯蘭教研究所舉辦的“高級阿訇培訓班”,給阿訇開設了《大學語文》,《阿拉伯語》等教程,提高了阿訇們的語文水平,統一了阿拉伯語的規范意識。其間,蘭州市伊協充分發揮了橋梁作用,許多企業家參與其間發揮了至關作用。他告訴我們,現在在蘭州,38坊的阿訇定期舉行會晤,討論蘭州伊斯蘭教的發展,這在以前是根本辦不到的。
“學習”是我們此行的關鍵詞。在廣河,我們看到經濟并不發達的水家清真寺,竟有100多位滿拉在此學習伊斯蘭教。坊民拿出土地收入的10%作為教師的生活來源,而學生則在學習期間免費在清真寺吃住。在臨夏市的新花寺清真寺,每周兩次的晚上學習,參加人員達到600余人,其中不乏政府官員、各界知識分子及企業老板。西寧東關大寺堅持經堂教育,為此地及全國輸送了許多高級別的阿訇。我們親眼目睹了這些不同的學習場面,非常感動和受到教益。這在內地是很難做到的。
中國伊斯蘭教的發展要得益于穆斯林群眾的先進理念,要有一批具有奉獻精神的各界人士參與其間。在蘭州,我們看到一批中青年企業家在企業成功發展的同時,關注伊斯蘭教發展的狀況。蘭州伊協穆文瑞阿訇告訴我,蘭州的四大清真餐廳帶頭禁酒,帶動了一大批中小餐廳參與,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同時他們還和各個大學的穆斯林知識分子聯合起來,共同為蘭州的宗教和諧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次我們一行在蘭州受到“安泊爾”無酒餐廳董事會諸君的熱情款待,我目睹如此豪華的餐廳不賣酒,生意依然興隆的景象。目睹了餐廳帶有男女小凈室和禮拜點的情形,就像又置身于伊斯蘭教為國教的馬拉西亞等國家一樣,十分親切和方便。
“進步”,第一是物質的豐富,促進了各地清真寺的修建與翻建。此行無論走到哪里,嶄新的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建筑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其規模之大,造型之美,耗資之大都是我們內地無法與之相比的。其二是清真寺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更新理念,在清真寺的發展理念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廣河西川清真寺,清真寺不但建造的雄偉壯觀,而且清真寺有寺辦服裝工廠。不但解決了當地60多位穆斯林婦女的就業,還給清真寺帶來了很大的收益。清真寺利用這些收益和穆斯林群眾的捐款,即維持了清真寺的日常開銷還辦了一家幼兒園。幼兒園設施齊全,建造的十分漂亮。入托的兒童有200多名,每月僅收人民幣50元,還要給兒童管一頓午飯。管委會主任看到我驚詫的眼神,笑著告訴我,其實收一點錢只是個象征,重要的是發揮清真寺的中心作用,培養合格的接班人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還在清真寺看到了在此學習的學生和參加學習班的坊民。這些所見所聞,讓我們感到了進步的理念無處不在,使我們深感不及,愧為胡太師之后;同時也感到西北不再是我們思想中那個貧窮、落后的地區了。
這一切變化,得益于政府的改革開放政策及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西北的發展給了我們很大的啟迪與思考空間,教門要發展,教育要先行;社會要進步,和諧是根本,這是硬道理,否則就會落后、退步,被主流社會邊緣化。西北之行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穆斯林努力的方向和希望。我殷切地希望在安拉的護佑下,我們西安地區的教門也呈現“和諧、學習、發展、進步”的大好局面。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