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農產品企業在壯大
“全州認定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有980多家,其中食品加工企業有五六十家,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成長為清真食品名特企業,產品源源不斷地銷往國際市場。”1月4日,提到清真食品發展現狀,巴州民宗委主任卡合曼·尼亞孜說。
巴州民族宗教、經貿、工商、衛生、質檢等部門,經常到清真食品單位走訪,在不斷加強清真食品監管工作的同時,還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根據卡合曼·尼亞孜提供的名單,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家清真食品加工企業。這些企業的負責人一致認為,近年來,他們牽手廣大農戶,就地消化加工巴州的農產品,在政府的扶持下,規模不斷擴大。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農副產品、輕工產品加工業,建設具有新疆特色的綠色產品、清真食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讓巴州的清真食品加工企業更是充滿發展的信心。
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于瑞紅現在正請人規劃新廠區建設,她要在孔雀河畔的廠區內建奶酪窖、觀光廳等,廠區建設參照的都是國際知名乳業公司的標準。巴音布魯克草原數萬頭奶牛所產的牛奶,經過瑞源乳業加工后,形成20多種清真食品,瑞源乳業的產品有50%銷往內地市場。
于瑞紅透露,伊拉克一位客商相中了瑞源乳業的奶疙瘩,今年奶疙瘩有望向該國出口。“品牌培育了10年,在內地一些大城市都打響了,現在我們正籌劃著上市。”她說。近年來,巴州以辣椒為主的“紅色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如今,博湖、和碩、焉耆等地已有20多家加工辣椒醬的企業。因制作辣椒醬需要牛肉,故要求必須是清真食品。和碩縣丁丁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文斌介紹說,他公司產的辣椒醬主要出口哈薩克斯坦,年產值5000萬元左右。記者了解到,在巴州有好幾家這樣規模的公司。
一批技術成果在誕生清真食品要走向內地,走出國門,樹立品牌至關重要,而打造品牌需要技術攻關。卡合曼·尼亞孜說,巴州的農產品大都是綠色無污染的,要將其加工成便于運輸、口感適宜的成品,加工企業還需要不斷探索。
記者采訪中,有不少企業提到了“專利”和“商標”。尉犁小巴郎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去年生產了五六萬只烤全羊,公司董事長趙成軍說,他花費上百萬元,經過幾次改造,才發明了現在的第三代烤爐,要是不進行技術攻關,塔里木流域的烤全羊就無法大批走進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趙成軍的公司年產值有兩千多萬元,他不滿足,現在又研制出“風干肉制作工藝”。兩項專利每年的維護費需要8000多元,他認為這些錢花得值,他的目標是把“小巴郎”系列產品做成中國馳名商標,讓塔里木流域的羊賺取外匯。
丁丁食品的技術攻關費用達到了數百萬元,而瑞源乳業與幾家大中專院校合作,發明專利有20多項,投入的技術攻關費用更高。巴州經貿、科技部門對致力于科技研發的企業很支持,幫助企業利用優惠政策申請“星火計劃”項目資金、貼息貸款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清真食品行業的發展壯大。
一批餐飲企業需要培育
站在新的時代,巴州清真美食在向世人綻放著異彩,但清真食品行業的發展規模,與當地龐大的農產品生產規模仍不成正比。且不說與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上提出的目標相差甚遠,就是與“中國清真美食之都”烏魯木齊的發展現狀相比,也存在一定距離。
差距有多方面原因,卡合曼·尼亞孜說,政府部門項目資金十分有限,而需要扶持的中小企業眾多,很多清真食品加工企業找他幫助貸款,他感到無能為力。不少企業主想擴大規模,但每年收購農產品時需要大量資金,貸款又面臨困難。
“生產加工清真食品的單位,必須依賴自身力量。”卡合曼·尼亞孜說,他最大的希望是,巴州能涌現出一批規模化、品牌化的清真餐飲企業。
巴州餐飲業非常火爆,記者走進幾家餐館,都是客人爆滿。卡合曼·尼亞孜介紹說,烏魯木齊的知名餐飲店,在庫爾勒都有分店,但本地餐飲店開分店的很少。
“巴州自然和地理條件相對較好,農民守著果園等產業過慣了安逸生活,不愿吃經營餐館的苦。前幾年,庫爾勒有位餐館老板在深圳開了家分店,生意很好,但老板說精力不夠,沒多長時間撤了。”卡合曼·尼亞孜說,他真希望巴州成長起一批本土清真餐飲企業,把連鎖店延伸到內地甚至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