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影院在线午夜/成 人 黄 色 视频免费播放/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國內 財經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寧夏清真食品管理走上法制化軌道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13-10-28 點擊: 我來說兩句

  【中國清真網綜合報道】“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和最大穆斯林聚居區,歷來高度重視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并且制定了相關地方性法規。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管理條例》以來,寧夏以法律捍衛清真食品的純正,讓清真食品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規范管理的法制化軌道。

  2002年11月7日,這是寧夏清真食品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管理條例》在這一天經自治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一部規范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行為的地方性法規。

  這部富有民族特色的自主性地方性法規的出臺,為管理清真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法律依據,揭開了寧夏用法律保護清真食品的帷幕。該《條例》施行8年多來,規范了寧夏清真食品市場秩序,極大地保護了食用清真食品的回族等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了民族團結和諧和清真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2011年5月27日,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該《條例》進行了修正,從而讓這部地方性法規在新的發展階段更好地為寧夏清真食品管理“保駕護航”。

  讓清真食品受法律保護深入人心

  “清真食品是指按照回族等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的食品。”這是《條例》對清真食品的概念界定。

  據統計,目前寧夏95%以上的餐飲網點為清真餐飲,各類清真食品飄香塞上。

  據悉,寧夏依法辦理《清真食品準營證》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共有9388家。其中,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92家,定點屠宰企業166家,流通代理企業215家,清真餐飲企業、個體工商戶7205家,大型商場超市61家,商場超市市場內個體戶649家。

  《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尊重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清真飲食習慣。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離不開對《條例》的廣泛深入宣傳,使清真食品管理法規真正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讓群眾了解《條例》的立法宗旨、主要內容和法律責任等,提高尊重廣大穆斯林群眾飲食習慣的意識。

  《條例》實施8年來,特別是今年對《條例》進行修正后,寧夏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條例》的宣傳,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讓《條例》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地開展宣傳教育。

  2011年6月24日至7月24日,寧夏各地、各有關部門對《條例》進行了一次集中的全方位宣傳,在此期間全區共散發《條例》等宣傳資料5萬余份,舉辦培訓班15期,培訓5000人次,制作展板60余塊,橫幅標語300余條,現場向群眾解答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等問題。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活動,讓法律捍衛清真食品安全的觀念深入人心,增強了廣大群眾清真食品安全意識,有效地增強了清真食品經營企業和從業人員的遵章守法意識、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提升了行業自律水平,提高了執法人員依法監管能力,為《條例》的貫徹實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監管之眼緊盯清真食品生產經營

  當您走進寧夏的大中型零售商場、超市,隨處可見清真食品專區、專柜。

  《條例》規定:自治區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工作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市、縣(區)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工作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轄區內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各級人民政府衛生、經貿、城建、質量技術監督、公安、檢疫等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做好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這一規定,明確了清真食品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及協助配合單位。

  《條例》實施8年來,無論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的執法檢查,還是各地、各部門開展的聲勢浩大的專項整治,監管部門都時刻緊盯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市場,依法不斷規范清真食品市場秩序,寧夏清真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就《條例》貫徹實施情況,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已連續4年組織開展了專項執法檢查活動。今年8月25日至26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深入銀川市13家清真食品生產和餐飲企業,對《條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集中檢查。同時委托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人大常委會對《條例》在本地區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通過實地察看、個別訪談、座談詢問等形式,深入了解新修正《條例》的宣傳、清真食品依法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清真餐飲業依法經營和清真超市建設等情況。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認為,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以《條例》的實施為抓手,堅持不懈地開展學習、宣傳和教育工作,切實強化工作措施,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廣大生產者和經營者認真遵守《條例》規定,自覺接受執法部門的監管,努力提高清真食品的誠信度、美譽度和品牌效應,取得了明顯成效。

  寧夏各地以及民委、工商等部門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強日常監管,積極開展專項整治,努力規范清真食品市場秩序。

  寧夏民委對不符合條件的清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堅決不予發放《清真食品準營證》,對一些基本達標的生產經營單位,指導幫助搞好內部整頓和管理,確保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有回族職工把關;對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中的關鍵崗位人員、原料、調料來源以及使用情況、索證索票、屠宰等重點環節進行經常性地檢查。與此同時,寧夏民委結合節日、重大活動、重點食品安全事件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清真食品專項檢查。

  寧夏工商對凡未取得《清真食品準營證》的,一律不予核發帶有“清真”字樣或者象征清真意義文字的企業名稱或者字號,不得經營清真食品;在企業年檢和個體戶驗照工作中,凡不符合條件或者喪失條件的經營主體,一律不通過年檢或驗照,責令變更經營范圍或予以取締。

  截至目前,全區各級工商機關累計檢查各類食品經營主體1萬多戶次,取締未取得《清真食品準營證》、擅自使用清真字樣招牌的經營戶67家,立案查處未經核準擅自使用清真字號的違法經營戶5家,對經營不規范的446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責令限期整改。

  持之以恒凈化清真食品市場

  清真食品管理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依法加強對清真食品的管理已成為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凈化清真食品市場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發現,寧夏清真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銀川市周邊的一些小清真餐飲業頻繁更換業主,遲更換甚至不更換《清真食品準營證》的現象時有發生,去年以來先后取締了221家假冒清真食品經營戶;中衛市沙坡頭區、中寧縣幾家清真餐飲企業由于從業人員流動頻繁,配備、補充和選用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員工難度大,沒有達到《條例》所規定的比例;青銅峽市、平羅縣個別清真餐廳外地肉食品和調味品“清真”標識不明,索證索票不完整;石嘴山、吳忠部分商場、超市仍然存在著清真食品與非清真食品近距離擺放或混放現象。

  檢查組認為,這些問題雖然發現在個別地方,實際上在全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日常監管難度加大,動態監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同時,《條例》修正后,監管部門的工作量有了一定增加,但執法力量與監管任務不相適應。檢查組了解到,五市民族部門清真食品專業管理人員較少,執法力量嚴重不足。中衛市僅有1名在編人員。石嘴山市現有的8名工作人員都是從有關部門臨時抽調的。有的市、縣(區)雖然成立了清真食品管理辦公室,但人員編制和經費尚未落實。各監管部門之間雖然能夠聯合執法,但缺乏有效的聯管互動機制,工作溝通協調配合沒有保障,監管合力不強。

  檢查組建議,首先,要切實加強清真食品行業動態監管。《清真食品準營證》核發后,大量的工作在事后監督。要建立動態監管體系,及時掌握清真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情況和清真食品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做好全程監管工作。要重視易發、多發、突發問題的破解,制定工作預案,加強日常監管,開展專項整治,有針對性地加大矯正和查處力度,規范清真食品市場秩序,確保清真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其次,要強化措施提高監管能力。高素質的執法隊伍是保證《條例》實施的關鍵。要根據《條例》的要求和監管工作實際,落實編制、落實崗位、落實人員、落實經費,通過學習培訓、選拔錄用、內部調配等方式,建設一支精干高效的清真食品監管隊伍。建立以政府主導,民族部門牽頭,工商、商務、衛生、質檢等部門參與的聯合監管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不斷提高監管水平。

  第三,要制定政策扶持清真食品產業。我區清真食品產業前景光明,但由于受場地、資金、人才、技術、設備等因素制約,發展規模較小,經濟效益不高,品牌影響力不大。自治區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清真食品專業人才培養,促進清真食品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各級政府應創造條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創辦清真超市的進程,努力增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供給,滿足回族等有清真飲食習慣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需求。

  寧夏將持之以恒凈化清真食品市場,推動清真食品行業在法制化軌道上健康快速發展,維護回族等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

(編輯:穆薩)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