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拉面師月薪12000元;招公交司機月薪8000元;搬運工月薪8000元;拌涼菜師傅,月薪6000元,每周還休息4天;更不用提耳熟能詳的月嫂、速遞員動輒過萬的收入……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北京很多行業的藍領勞動者工資,早已超出普通白領的工資。《北京青年報》
有道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多年寒窗熬成的“白領”,卻發現房貸還沒還完,甚至連房子還沒買起,薪資反而被“藍領”們大幅反超了。藍領的逆襲,恐怕不僅撩撥著白領們的敏感神經,更讓不少人覺得相當費解。
的確,一直以來,咱信奉的都是“超級大腦”,“知識就是財富”更是從小灌輸,靠腦袋吃飯的白領,在社會地位和收入上相比靠體力的藍領有優越性。然而,現實的情形卻是,白領薪酬即便不是不升反降,恐怕大多也在原地踏步,而藍領薪資卻一路飆漲之后仍然招不到人。如此局面,甚至讓不少人得出了“薪資待遇腦體倒掛”的結論來。
勞動者的工資究竟該漲該跌,究竟該“腦”更高還是“體”更貴,其實并不決定于人們一廂情愿的自說自話,而是由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多年以前,之所以會出現“腦體正掛”的局面,是因為受過高等教育的腦力勞動者不多,而社會發展卻對此有大量需求;如今,大學急劇擴招,一邊是大量腦力勞動者過剩,一邊卻是服務業發展對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的需求大幅增長,于是,供求關系的逆轉必然導致供過于求的“白領”薪資難漲,而一些專業技術服務類的“藍領”則因為市場急需,一躍而成香餑餑。如此看來,腦體如何掛,其實并非先天注定,而是市場供求的產物罷了。
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白領和藍領之間,其實早已不再涇渭分明。一些傳統的藍領崗位,也絕非一點技術含量沒有,更不是只要有體力就能玩得轉的。例如,高級大廚,高端家政服務者,除了需要綜合性的專業知識,更需要不斷的創新,其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更是一點也不比辦公室白領來得低。腦體結合的藍領,實現薪資的反超,做得一手好拉面的拉面師月薪過萬,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白領就該高薪,不過是罔顧市場需求的偏見與傲慢,而“藍領”的逆襲,正是市場的正常調整與回歸。既然如此,對于“拉面師月薪上萬”,不妨淡定并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