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阿拉伯人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有為過路人提供膳宿的習慣,就是“留客三日”的風俗。我在黎巴嫩看到,所有城市和農村的教堂都留有一間房子給窮人住,旅游者也可免費投宿。
◎李同成(曾任中國駐黎巴嫩、利比里亞使館政務參贊)
1983年7月26日,我奉命赴我國駐黎巴嫩大使館工作。當時的黎巴嫩,戰亂頻仍,戰禍之烈,達到高潮,黎巴嫩之行無異“死亡之旅”。
我到達大使館后,首先拜會了大使館的老朋友安東尼先生。他住在貝魯特東區,在1982年以色列侵占貝魯特時,使館5位留守人員,從西區撤出,一直住在他家,一切費用全部由他包攬,并有言在先,分文不收。
他接到我要拜訪他的電話,非常高興,他和夫人在大門迎接我,見面之際,熱情洋溢,非常親切,他帶我進入他的客廳,讓我坐上首,他們夫婦一邊一個。我說:“我來到貝魯特,第一個要看望的朋友就是你,危難見真情,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你們全家的幫助,我們從內心感謝你,你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彼鎺⑿Γ苡懈星榈叵蛭艺f:“咱們不但是朋友,更確切地說咱們是兄弟,大使館有什么事用得著我,請說話,我會全力幫助。”我們談得很好,第一次和他見面,給我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我臨行時,他們夫婦一直把我送到他的門前很遠的地方,才和我握手告別,一再感謝我對他的拜訪。我上車后,回頭看,他一直站在那里,向我招手,直至身影消失。
阿拉伯好客是有名的,我在黎巴嫩工作期間,和他們經常接觸深有體會。阿拉伯人出外旅行,從來有孤獨和危險之虞,他們非常關心人,不管阿拉伯的窮人怎樣含辛茹苦,他們也不會死于饑餓。因為阿拉伯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人,非常幸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阿拉伯人的“留客三日”的風俗,這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大特色。
沙漠中,阿拉伯人不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有為過路人提供膳宿的習慣,就是“留客三日”的風俗。我在黎巴嫩看到,所有城市和農村的教堂都留有一間房子給窮人住,旅游者也可免費投宿。每個村莊每個家庭都非常關心窮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款待過路人和窮人。
過路人只要來到阿拉伯人的家庭,他們會熱情洋溢地用果汁飲料或咖啡招待你,如果是在用餐的時間,他們會熱情地留你用餐,并且帶你到他們的果園盡情飽享口福。有一位英國旅游者,乘車來到黎巴嫩,他知道阿拉伯人“留客三日”的風俗,他在一個農民家里住了3天,臨行,主人給他帶了足夠的食品和飲料,送他上路。他每到一處,都受到阿拉伯人的熱情款待,幾乎走遍了阿拉伯各個國家。
在阿拉伯任何人都能體驗到這種“留客三日”的風俗。對阿拉伯人來說,這種三天的逗留,就意味著得到當地人的保護,有一種安全感。據說在阿拉伯有這樣一件事,是真是假,難以考證:有一天,有一個殺人犯,為了尋求安全之地,卻貿然走進了被他殺死的酋長的家里,酋長發現他兒子就是被他殺死的,但他不愿違背“留客三日”的風俗,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個殺人犯還是在他家里住了三天,隨后這個酋長才去追殺他,為死去的兒子報仇。
阿拉伯世界“留客三日”的風俗,在做法上不盡相同,往往會因人而異,但相同之處是:不論什么客人住在他們家里,一定要熱情招待,使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可能就是他們感到的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