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吳政平接受了《中國企業家》(以下簡稱CE)雜志記者的專訪。吳政平表示,中國企業到馬來西亞投資,最重要的是選準項目和合作伙伴。他指出,新能源、電子和清真產業是馬來西亞政府鼓勵發展的三個行業。
CE:在馬來西亞的中資企業現階段的生存狀況怎么樣?
吳政平:總體來看中資企業在馬來西亞的經營狀況還是不錯的。從中資企業的規模來看,分為四種類型,第一類是承包工程類的企業,像中建、交通建設、中水電。第二類投資類企業,像華為、中興。第三類是金融類的企業,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第四類是交通運輸類的,像東航、南航、夏航、中遠、中海運。差不多是四種類型企業一百多家。中馬之間經貿合作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馬來西亞是我們在東盟國家當中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貿易額達到1060億美元,所以中資企業在馬來西亞的經營還是比較好的。
CE:中國跟馬來西亞貿易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在貿易中中方是順差還是逆差?
吳政平:貿易額最大的是電子電器,然后是機械設備,輕紡,還包括一些資源性的大宗商品。
中馬貿易我們雙方的統計有差異,我方的統計我們逆差,馬來方統計是他們逆差。前幾年中馬貿易馬方統計也是他們順差,但是從去年開始,變成逆差了。根據中方的統計,去年我們是141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但馬方的統計,去年他們有3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但是總體來看雙方貿易增長速度比較快的,也是亞洲第三個貿易額超過千億美元的國家。
CE:近幾年,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情況怎么樣?
吳政平:根據馬來西亞工業發展局的統計,馬方批準來自中國的投資這幾年一直在呈現比較大的增長勢頭,2011年是3.9億美元,2012年是6.5億美元,2013年是9.2億美元,三年累計超過20億美元。我們中國企業對馬來西亞的市場和投資環境還是看好的,最重要一個原因是在東盟國家中,中馬關系的友好(程度)是處于前列的。去年習主席訪問馬來西亞的時候,雙方決定把我們的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還簽署了一個中馬經貿合作發展的五年規劃,在2017年把雙邊貿易額提升到1600億美元,這個目標是很宏大的。
CE:馬來西亞的投資環境對中國企業有哪些吸引力?
吳政平:第一,馬來西亞人口剛剛突破三千萬,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這幾年來,經濟發展的速度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2011年和2012年都超過5%,2013年是10.7%,今年世行預計它的經濟增長率能達到5%。
第二,馬來西亞投資環境也是在一步一步改善。根據世行評定的做生意便利度指數顯示,馬來西亞排名是第6位,去年是12位,前年是18位,有非常大的提升。
第三,瑞士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表示,馬來西亞從去年的第15位提升到今年的12位,說明這個國家經濟發展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是歡迎外資來投入的,對于外國來馬來西亞投資還是制訂了一些優惠的政策。
第四,馬來西亞基礎設施比較發達。交通、航空、航運、水運這些方面都是比較便捷的。
第五,馬來西亞也是東盟的成員,中國企業到馬來西亞來投資,不但可以利用馬來西亞這個市場,還可以利用東盟整個自由貿易區六億總人口的一個大市場。
另外,馬來西亞也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在這兒可以通過馬來西亞作為一個通往其他穆斯林國家的窗口。
CE:馬來西亞政府在吸引外資上有哪些優惠政策?
吳政平:馬來西亞的優惠政策很多是根據個案審批的。主要還是在稅收方面,對于以下幾個方面政府會有相應的減免稅的政策。
第一個是他們所謂的先鋒行業,第二個是在他的多媒體走廊,第三個在清真產業,第四個是在他的五大經濟走廊,第四個是隸屬于他們經濟轉型計劃中的12大關鍵的經濟領域。另外馬來西亞全國八百多個工業園和工業區都有自己的優惠政策。
CE:在馬來西亞,中資企業與臺資和日資企業是否存在差距?要與他們競爭,我們應該做哪些準備?
吳政平:目前來看,中資企業走出來到馬來西亞的時間比較短,不像臺灣、日本在東南亞經營的比較長,還有一個發展過程。應該說中資企業跟他們比還是處在不占優勢的地位。
要同他們競爭,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是技術和產品,你一定要能站得住腳,要比人家先進。第二是管理水平和能力資源,我們企業管理水平要提高,需要有海外經營的人才。第三一定要能夠融入當地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要走出來,一定要契合當地市場的特點。
CE:中資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應該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吳政平:最主要的是要選準項目和合作伙伴,要選一些馬來西亞政府比較歡迎和鼓勵的,然后是我們中國企業有優勢的這些行業和項目。如果不做好項目前期,不做好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就可能會走一些彎路。
第二,馬來西亞不是一個勞動力成本比較低的國家,你這個項目需要使用大量勞動力的話,在當地難以解決。同時,馬來西亞對中國沒有開放普通的勞務市場,如果普通工人都要從國內招的話,這會比較困難。
第三,還是跟當地的文化和市場特點結合起來,改變我們自己經營思維和理念,國內那一套不一定能在馬來西亞行得通。
另外,馬來西亞還是一個穆斯林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在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馬來西亞跟我們還是有差異的。所以在投資時,要考慮到當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跟中國的差異。
CE:你比較推薦哪些行業或者是項目到馬來西亞來投資呢?
吳政平:首先是符合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像新能源這些方面,是馬來政府比較鼓勵的。
其次,電子業在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當中占有比較重要的比重,電子電器也是我們兩國進出口主要的商品,在這方面馬來西亞有比較完備的一個產業發展的條件,上下游都有相互配套的一些設施,所以我們在這邊投資就會比較容易獲得原料、勞動力,以及出口市場。
另外,清真產業也是馬來西亞政府鼓勵發展的一個行業,所以我們中國的企業可以多多跟馬來西亞清真產品企業合作,共同開拓第三方清真產品市場。
CE:在馬來西亞的中資企業訴求最多的是什么方面?
吳政平:目前反映最大的還是用工方面,員工的勞務簽證。由于普通勞務沒有對中國開放,很多企業也是想從國內引進工程師進來,可能在申請工作簽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便利的情況。
CE:經參處能夠給中資企業提供哪些幫助?
吳政平:第一,政策方面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指導;第二,在市場行情信息方面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咨詢;第三,一些企業想要提升企業的形象,需要我們使館幫他們做一些宣傳推動的,我們都會給他們提供,包括我們使館有網站,也有微信公眾平臺,每天都會向訂閱者的提供馬來西亞的市場信息。
另外,如果企業遇到政策方面的障礙,我們也可以幫他們向馬來西亞的政府部門官方進行反應,進行交涉,組織對話。
CE:中馬雙方現階段展開了哪些經貿合作?
吳政平:比較有特色一個的叫“中馬雙園”,中馬雙方在廣西的欽州共建一個欽州工業園,在馬來西亞的關丹打造一個關丹產業園,這是一個姊妹園。這在其他國家還沒有,也是去年習主席訪問時,雙方達成的重要項目,目前欽州的工業園建的非常順利。
另外,馬來西亞總理今年5月份訪華時,馬來西亞企業還跟我們簽訂了一個在天津搞海水淡化的項目,項目投資也比較大,規模可能會達到兩百億人民 幣。
其他還有正在探討的比較大的合作項目像紙漿廠,垃圾發電,水泥廠這些上億美元的項目雙方都在探討,正在進行當中的差不多有十個左右。還有吉隆坡到新加坡的隆新高鐵,中國企業也在密切的進行跟蹤。
應該說隨著這些項目的推進,雙方投資的規模會上一個臺階。
CE:今年的兩次馬航的失事事件,沙巴的人質事件,是否會對馬來西亞的經濟環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呢?
吳政平:短期內馬航失聯包括人質事件,會對馬來西亞的旅游業短期內造成一定影響,長期來看不會造成根本性的影響。從1到5月份來馬來西亞旅游的人數增長了11%,馬來西亞旅游局說今年全年吸引2800萬游客的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
這些事件畢竟是孤立的,不會對馬來西亞的經濟環境和旅游業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對企業的長遠投資不會有影響。這也不會對中馬雙邊關系產生影響,不會對我們的經貿合作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