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共你飯清真 時間:2015-04-23 點擊:點擊:
馬來西亞是島國,四面臨海,國土面積32.95萬平方公里,分為東西兩部分,被大海相隔600公里。位于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連接新加坡;東馬來西亞,位于加里曼丹島的北部。
馬來語是國語,全國通用英語,在所有官方事務都主要使用馬來語。在日常生活上,同族之間的溝通語言皆使用自己的母語;但在不同種族之間的溝通通常會使用馬來語或英語。在馬來西亞生活,如果不懂馬來語和英語,會有很多不便。
馬來西亞山區覆蓋著熱帶雨林,平緩地帶和公路兩旁生長著油棕、橡膠等經濟樹種,城區人行道被樹冠高大的行道樹遮蔭。這里全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白天氣溫30度左右,晚上27度左右,空氣清新,水鳥自由覓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目前全國將近3千萬人口,其中馬來人約占67%,華人占24.6%,印度人占7.6%、其他民族占0.8%。共有約80%的人信仰伊斯蘭教,其中5萬華人穆斯林。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與民族信仰,直接關乎其飲食體系和風味特色。
伊斯蘭教傳入馬來西亞600年左右,學者們認為伊斯蘭教通過兩條路線傳入,一是印度穆斯林帶來,二是中國明朝使者鄭和傳入。3月29日上午,我們考察團訪問了位于馬六甲的鄭和文化館。展館通過文字、圖片、泥塑、實物、微雕、仿制等,展示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我們從展館還看到了鄭和從西洋諸國帶回的桂皮、八角、草果、肉蔻等香料,這些香料后來大量應用于中國清真飲食的烹制。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通過飲食集中體現了馬來西亞多元社會的特色,這里匯集了馬來西亞本土民族、中國、印度、西方等民族的飲食,使得各種風味的美食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以往的國內旅游,特別是到南方旅游,最擔心的就是尋找清真飯館。到吉隆坡的第一天,我們走進一家餐廳吃飯,我在門頭沒有找到任何清真標志,我就疑惑地問同行的保平:“這是清真餐廳嗎?”由于保平經常出差到馬來西亞,他的回答更具權威性,他說:“馬來西亞全國飲食幾乎是哈倆里(清真)食品,只有非穆斯林聚居區,有非哈倆里飲食,但是需要在門前標明。”我們在雙子塔和一些大型商場,都有整層樓經營清真飲食,且品種豐富多樣,進餐非常方便。
馬來西亞的飲食分布與特色,與其民族結構大致相似,主要分三個飲食流派:一是以馬來人經營馬來餐飲,二是以華人經營的中餐,三是以印度及中東人經營的異域風味。
馬來西亞人的主要食物是米飯和面食,口味以辣為主,其中較出名的菜點有椰漿飯、香噴噴的沙爹(雞肉、牛肉及羊肉串)、馬來糕點、竹筒飯、黃姜飯等。
華人食物從街邊小攤子到中高檔菜館,從小吃到昂貴的宴席,可選擇性非常大。小吃方面有釀豆腐、蝦面、炒猓條、加厘面、清湯粉、薄餅、海南雞飯、瓦煲雞飯、餛飩面、香港點心、檳城辣沙等,種類繁多。
印度人的食物也以辣為主味,最普遍的莫過于其拉茶及各類煎餅。其他印度食物還有查巴迪(capati)、打拜(tapai)、多屑(tosei)等,印度人的香蕉飯也是有名的。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也有不少西清真餐廳及快餐店,年輕人最喜歡的快餐店有清真肯德基家鄉雞、清真麥當勞快餐店、皮薩屋等等。中東阿拉伯人開的阿拉伯餐廳在基隆坡也很受歡迎。
馬來西亞首相府伊斯蘭發展署,設有專門負責“哈倆里”食品監督認證工作的部門稱“扎客穆”,監管全國“哈倆里”餐飲業和“哈倆里”食品,他們的監督延伸到畜產品養殖、屠宰、倉儲、運輸、加工環節,并對熟食品的制做料理程序,都要通過認證,凡是“扎客穆”認證的產品,全世界伊斯蘭組織認可,穆斯林放心。所以,這里的“哈倆里”食品非常安全。沒出現過注水牛肉、注水羊肉或假羊肉等事件。
馬來西亞政府非常關心民生,食品類進口全部實行零關稅,牛羊肉是從澳大利亞和印度進口,蔬菜從歐洲進口,基本生活用品國家定價,質量好,價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