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重視宗教的影響和作用,由此也明確了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宗教工作部門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首先要認識和把握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處的地位、能夠發揮什么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方向明確,措施得當,產生效果。
第一,要準確認識和正確闡釋宗教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以科學和理性的態度對待宗教文化。宗教,不僅是一種信仰體系,還是一種文化現象,具有文化性,宗教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進,逐漸形成以信仰為核心的宗教文化傳統,并由此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宗教為人類文化的各個領域提供了豐富的智慧、精神營養和實踐經驗,比如人生價值、倫理道德、語言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節慶民俗、文化交流等,也由此產生了宗教哲學、宗教倫理、宗教文學、宗教音樂、宗教美術、宗教建筑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已成為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曾經多次強調,宗教除五性(群眾性、民族性、長期性、國際性和復雜性)之外,還有文化性。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最關鍵的就是要充分認識宗教的文化性,這有利于準確把握宗教的性質,科學理性地對待宗教,更加主動地對宗教加強正面引導,使宗教自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通過自我調整,發揮積極因素,抑制消極因素,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貢獻宗教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要支持宗教界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各宗教的經典教義、道德規范,使其與時代精神和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歷史形成的宗教文化包羅萬象,有精華,也有糟粕,要認真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對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外的東西,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弊诮坦ぷ髟诤霌P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就是要鼓勵宗教界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更加重視宗教文化建設,加強對宗教文化中健康、有益和積極內容的挖掘、整理,結合時代需要和社會發展進行通俗易懂的闡發和表達,同時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不斷進行發揚和創新,讓優秀的宗教文化為在新時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力量,而不是簡單地復古,簡單地照搬歷史。
第三,要支持宗教界探索發揮宗教文化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積極作用。宗教文化中包含著許多健康、積極和有益的內容,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和理念是相通、契合甚至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需要立足于傳統文化,這其中當然包括宗教道德文化在內。發揮宗教的道德作用依然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我們雖然不能說宗教道德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組成部分,但至少可以說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宗教自身的調適與進步,我國各宗教道德體系中涉及人與人關系的規范與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道德原則基本上是相向并行的。各宗教教規教義、戒律制度中蘊涵著大量的勸人向善、遠離邪惡、戒除惡行、清心寡欲、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等倫理道德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以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行不悖。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就是要充分發揮宗教倫理道德對于信教群眾的教化與約束功能,推動宗教倫理道德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起到有益的補充作用;對于在社會轉型期使信教者內心有效保持道德善念、約束社會行為、保持敬畏之心、減少犯罪、抵制拜金主義和物欲泛濫等方面會起到輔助作用;把宗教中包含的豐富的人生哲理、養生文化闡發出來,對促進現代人的身心健康、心態平和等能起調節作用。
第四,要支持宗教界重視宗教文化遺產的保護、整理和傳承。歷時千年,不斷闡釋,各宗教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典籍汗牛充棟,形成的禮儀、建筑、藝術、音樂、工藝等豐富多彩,有的成為珍貴的文物,有的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就是要重視宗教文化遺產的保護,采取措施,投入資金,支持宗教典籍的整理出版,加強宗教重點文物的維護,加大宗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為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做出有益的貢獻。
第五,要支持宗教界積極參與文化建設。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市場經濟的邏輯也在日益侵蝕著宗教,宗教場所市場化、宗教活動商業化的現象較為突出,商品交換原則對宗教組織和教職人員的信仰形成了較大沖擊,當然這其中還有相當數量的情況是宗教成為被利用的工具。宗教工作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就是要支持宗教界積極參與文化建設,和社會各界人士一道,共同做好宗教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使之成為全民的財富,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提升綜合國力、改善民生發揮積極作用。要鼓勵宗教界積極挖掘宗教中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參與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但同時,宗教工作部門要對宗教文化產業活動加強管理和引導,指導宗教界堅持正確原則,把握好發展方向,對信教群眾加以正確教育和引導,防止過渡商業化,防止出現“宗教搭臺、經濟唱戲”,堅決杜絕寺觀廟宇“被承包”“被經營”“被上市”等現象出現。
第六,要支持宗教界辦好宗教院校,注重培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才。我國五大宗教都有自己的教育機構,宗教院校本身就是文化教育事業的一個獨特表現形式,是培養和造就宗教人才的重要陣地。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就是要支持宗教團體在辦好宗教院校的過程中,注重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要創新教育模式,完善課程體系,提升教育層次,拓展培訓范圍,培養出具備傳統文化素養的宗教人才,培養出能夠將傳統文化與各宗教經典教義融會貫通的宗教人才。與此同時,要加強與社會文化教育接軌,加強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文化素養,培育其文化建設的能力。
第七,要支持和推動外來宗教繼續走中國化道路。中國五大主要宗教中,唯有道教是中國產生的宗教,其他四個宗教都是從國外傳入的。外來宗教在與中國社會的互動關系中,
在保持自身獨特價值核心的前提下, 與中國傳統文化交流融會, 或作適當的變通, 或從中吸取有益的東西加以改造, 表現出不斷適應中國社會而發展的趨勢和傾向,
從而使自身在內容和形式上與發源地有所不同,
呈現明顯的中國特色,這樣一個過程,就是中國化。國外傳入中國的四大宗教中,佛教開始中國化的道路比較早,完成的也比較徹底,甚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伊斯蘭教也基本完成中國化,但在有些方面還需要鞏固和深化。天主教和基督教開始中國化的時間比較晚,尚有許多工作需要深入推進。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就是要繼續推動外來宗教實現中國化,特別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為他們實現中國化搭建更多的平臺,提供更多的幫助。一是要推動天主教、基督教界發掘教義中與社會主義主流價值相融通的內容;二是要深入研究基督宗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用中國文化詮釋經典教義和表達宗教信仰,用中國文化豐富基督宗教文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督宗教文化。對于伊斯蘭教,則是要防止伊斯蘭教中出現“逆中國化”傾向。
第八,要支持和推動中國宗教文化對外交流交往,為增強中國國家軟實力多做貢獻。宗教在對外文化交流和民間外交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歷史上,法顯、玄奘、鑒真等宗教界著名人士,為推動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向世界傳播傳統文化做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至今,中日韓三國佛教的“黃金紐帶”還在繼續書寫著民間友誼的篇章。世界佛教論壇、國際道教論壇以及伊斯蘭文化展演等活動的成功舉辦,已經成為新時代宗教發揮公共外交作用的新平臺,為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貢獻了力量。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就是要為宗教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中發揮作用搭建更多的平臺,設計更多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支持我國宗教界積極開展對外宗教文化交流,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發揮積極作用。
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要把握重點和相關的政策原則。弘揚宗教文化,重點在其文化性,要符合國家關于宗教事務管理的政策法規,要與在公共場合傳播宗教區別開來。要認識到宗教的長期性、群眾性和復雜性,要看到宗教具有積極面和消極面的兩重性,正如美國宗教社會學家奧戴說的,宗教有調解、認同、教化等六種正功能,也有阻礙改革、壓抑個體等六種負功能。因此,宗教工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作用的時候,對于宗教文化的弘揚既要加強引導、提供服務,也要防止過濫、避免偏頗。應當看到,宗教中還存在一些消極落后、與時代發展不合拍的因素。對宗教中有悖于國家憲法、法律和政策的內容,應當引導宗教界自覺進行調整或改革。對教規教義中的消極因素、不適應社會進步的內容要自覺加以抑制、改革或調整。這樣,宗教才能煥發出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機和活力,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涵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豐富和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宗教》致力于宣傳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弘揚優秀宗教文化,推進宗教理論研究,受到了黨政宗教工作部門、宗教界和宗教學界以及廣大信教群眾肯定的一份學術與文化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