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時間:2015-06-05 點擊:點擊:
我國的清真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真飲食的起源,應該說和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是同步的.清真飲食是依照伊斯蘭教法而形成的穆斯林的生活必需品。千百年來,由伊斯蘭的飲食律例而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中國清真飲食文化.作為一種共同的風俗習慣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質,維系著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的民族情誼,是形成信教群體凝聚力的內力。可以說,清真飲食文化是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民族以“食”表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清真飲食文化作為一種物質文化,最大的實用價值就是本身的養生和保健功能。
中國穆斯林大多聚居西北地區.由于地域的原因和根深蒂固的信仰傳統.他們認為“食之物有善者,有不善者:有潔者,有不潔者。食性善之物,則益人之善性;食惡性之物,則滋人之不潔之性。因此,西北地區的穆斯林遵從《古蘭經》的規定,并經過長期的沿襲和發展,養成了有選擇地享受‘佳美食物’而遠離并嚴禁吃‘污穢食物’的習慣,強調食物本身的養生和保健功能”。甚至連非穆斯林用過的餐具、非清真餐館都是敬而遠之的。在西北地區.伊斯蘭各民族的聚居區,禁酒也比較嚴格,無論是白酒、紅酒還是啤酒一律都不準飲用,即使有非穆斯林來客,主人一般也不敬煙酒,同時也忌諱拿煙酒做禮物送人。喜慶節日,招待客人一般以茶代酒。從醫學角度看,不喝酒,特別是不酗酒,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極有益的。清真飲食因特別講究衛生、注重營養和保健而表現出高質量的實用價值。
清真飲食文化起到社會控制與社會規范,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
伊斯蘭各民族的飲食習俗如禁止飲酒,雖說是一種習俗,卻如同道德法律一樣維持著社會的穩定與團結.實現著一種社會控制,協調著群體利益,馴化著社會成員,使之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飲食禁忌通過約束社會成員的行為而達到社會團體的穩定與整合,實質上它所起的作用是一種軟控制。軟控制是指用非強制性的控制手段,如輿論、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對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實行控制,因而又稱之為非強制性控制。”酒是一種麻醉飲品.飲酒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也易因酒誤事。因此,禁止飲酒對于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的團結與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飲食禁忌是風俗習慣的一種.它作為一種觀念習俗在人們頭腦中已約定俗成,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而內化為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從而發生其社會控制效力,使整個社會形成和諧、穩定與團結的良好氛圍。
清真飲食文化有增強民族凝聚力,傳遞民族文化的功能。
民族意識反映著每一個民族自身的宗教信仰、族屬感情、歷史淵源、生產生活方式、共同文化習俗以及特有的民族氣質等。我們知道,“某些風俗習慣,是民族的特征之一,伊斯蘭各民族強烈的民族意識,一方面是由其特殊的風俗習慣所促成,另一方面又是出于維護其特殊風俗習慣的需要”。長期以來,伊斯蘭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于全國各地,但卻一直在風俗習慣上保持著獨特的飲食禁忌.這種強烈的民族意識使伊斯蘭各族沒有被同化,并世世代代生息并繁衍在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飲食禁忌作為伊斯蘭各民族共同的文化習俗,也是伊斯蘭各民族風俗習慣中最明顯、最重要的因素。飲食禁忌對于增強伊斯蘭各民族凝聚力.使伊斯蘭各民族分散于全國各地卻仍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不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伊斯蘭各民族的飲食禁忌有助于增強全國各地穆斯林的民族凝聚力,具有傳承民族文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