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與群眾一起植樹
在寧夏南部地區有一個紅寺堡小鎮,小鎮周圍土地地表荒漠沙化、石爍灘壑但沙化的土地上卻林木叢生著一片片綠海,并在紅寺堡鎮東北入口方向矗立著一塊碑,碑上鐫刻著“武警百畝林”。這是當地穆斯林兄弟捐款為武警寧夏官兵樹立的碑——一塊連接回族群眾和部隊官兵共創綠色家園、美麗寧夏的碑。觸摸這塊碑她所蘊含著鄉親對官兵的厚愛,一種濃濃的真情,每當看著她就能勾起當地群眾對這片“綠海”的回憶。
進入鎮口,時常聽到有人唱起“紅紅的寺,遠遠的堡,小小的戈壁灘,一條道道沙兩邊,風吹起,塵漫天,白白的帽帽,走半天……”紅寺堡原是一片地處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過渡帶,由于濕地面積少,區域內氣候干旱,土地荒漠化多,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次生鹽漬化情況嚴重,氣候非常干燥,水源短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經常靠儲雨吃水過日子。這里曾被國家地質考察隊確定為幾個“不為人類生存的地方”之一,但這里風力、太陽能資源豐厚,周圍地廣,卻為政府和駐地群眾所不舍,為貫徹國家西北大開發政策,2009年移民18萬群眾到這里建村立戶,這里成為全國最大的移民區。
為了要在這荒漠上建立起一片人民群眾心中的綠色家園。當地政府下大力整治地理環境,疏通水利資源,揚黃引水,植樹造林,改善環境。
要在這道荒漠上建造一道綠色的屏障。每年到開春植樹時節,武警寧夏官兵總會同鄉親們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并主動要求到環境最惡劣、困難最大的地方。面對大風、揚沙、烈日等不利條件,許多干部、戰士不顧個人身體病傷等困難,始終沖鋒在植樹勞動第一線義務植樹。
這塊碑不僅僅是官兵們用汗水贏得穆斯林兄弟的敬意,
更是武警官兵用實際行動書寫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一片綠洲凝聚著數顆紅心,一棵綠樹系住一顆穆斯林兄弟的心。當看到荒漠中樹起的一片片綠洲,紅寺堡原區委書記南武征在無限感慨地說道:“在荒漠中植樹造林,武警官兵創造了奇跡啊。”
從2007年至今,9年來,武警官兵們累計植樹造林三十多萬棵,綠化面積上百畝。如今這條“綠絲帶”改善了紅寺堡生態環境,對于促進駐地農牧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看著這塊石碑,現紅寺堡區委書記徐軍說:“一定要讓紅寺堡區人民記住我們的人民子弟兵,看到這片綠化帶,就看到了他們為這片沙漠地植樹造林造福百姓。”